EN

讲座

    北大汇丰MBA系列讲座之人文艺术 | 张越:关于动物保护的解惑释疑

    2019-04-08 00:00:00


    【北大汇丰MBA系列讲座之人文艺术】

    主题:关于动物保护的解惑释疑

    A call from the Wild

    嘉宾:张越 女士

    MS. Yue ZHANG

    时间:4月18日(周四)19:00—21:00

    地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337教室(深圳市南山区大学城)

    主办:北大汇丰MBA项目

    如果不是12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现在的生活也许会阳光得多。这些年,她必须时刻说服自己不要恨这个世界。在她发起创办的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内部,成员彼此间有一个约定:谁干到对人性失望就退出。“做动保特别容易看见人性的黑暗。”它基金理事长张越说。

    2003年,张越到北京郊区一个流浪动物收容站采访,看到脑袋被人钉进钉子、全身被泼了硫酸的狗,被捅瞎眼双眼甚至被儿童掰碎四肢的猫⋯⋯满院子都是遭受虐待的动物。采访中,又一只狗被送过来,它被醉酒主人用带钉子的木板抽打。她第一次被动物的事刺激了,“我当时还天真地问警察不管吗,你们为什么不报警。”

    几年后,张越在四川看到一批被解救的黑熊。它们原本被用做“活熊取胆”的“原料”,商家把黑熊的腹部剖开,用一根金属或塑料导管插进它的胆里取汁,为了避免黑熊因伤口溃烂而死亡,每天喂入大量的抗生素。

    “这些熊由于特别痛苦就会抓破自己的胸膛,抓出内脏,商家给它们套上铁马甲,把熊的指尖剁掉,或者用烙铁全部烙平,防止它们自杀。熊没有办法,只能用牙拼命咬栏杆,他们又把它们的牙齐根剪掉,牙龈全是破裂的,暴露在外面。”

    张越记得,吊车把笼子放下时,无论工作人员如何用食物引诱,黑熊就是不肯出来,一直激烈撞击铁笼,整夜地嚎叫。“其实门就开着,随时可以出来。熊天性自由,可这批熊一辈子被关在笼子里,不认识外面的世界,不敢出来。当恐惧和天性冲突时,它们变得非常痛苦。”有时候,黑熊需要一天一夜才敢迈出笼子。

    知名记者十年砍柴曾跟张越说过一个故事,小时候家里过春节,他母亲杀鸡时会向鸡道歉:“鸡啊,你真命苦,让你做了我们家的一盘菜,真对不起。”当时,十年砍柴觉得母亲特别可笑,伪善、假仁假义,直到长大之后突然回忆起这一幕,才发觉那个道歉如此重要——如果人有知错、不忍之心,知道自己对不起别的生命,就不会无止境地放纵欲望和杀戮,更不会虐杀。

    保护动物,爱及生灵,是人的尊严与文明。爱,不仅是对同类,更应惠及每一个生灵。让所有的生灵互爱互惠,互相参照,我们才能感受到到存在的价值和社会的美好。

    主讲嘉宾:

    张 越 女士

    1989年,在北京财会学校任教;同年做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撰稿人,并开始尝试电视编剧,参与了《我爱我家》、《临时家庭》等大家熟悉的电视剧 。

    1995年底,担任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 。

    2003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第六届金话筒奖。

    2004年3月29日,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音乐人生》栏目主持人。后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主持人。

    2006年,获得“优秀播音员主持人”荣誉称号 。

    2010年,再次获得“优秀播音员主持人”荣誉称号。

    2011年,发起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

    2016年5月24日,担任2016年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慈善大使。


    内容梗概:

    张越经常会被人问到:“人的事情都管不过来,管动物干吗?”“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动物,就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引用圣雄甘地的这句话,是她的标准答案。



    在动物保护领域做了10年,张越看到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但她却强调:“要谨防的一个毒药是对人性的失望,因为坏事都是人干的。我一直告诉自己,如果我觉得有一天做到对人性失望,我就停下来不再干了。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挣扎,必须时刻说服自己怎么不恨这个世界,继续去爱这个世界。”

    涉及本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实录、摘录等)公开发布,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