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海闻浅论:经济卷

2024-12-05 09:12:37



日前,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的新书《海闻浅论:经济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作序推荐。  



图书介绍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多年来有关经济问题的文章、演讲和采访稿的合集。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因素和长期增长的潜力;第二部分围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探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经济发展和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第三部分主要谈改革与开放,涉及具体行业的改革建议以及如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第四部分关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探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解决“三农”问题和消除贫困中的作用;第五部分讨论产业,强调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第六部分讨论创新创业,论述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第七部分讨论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和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责任。

本书展现了作者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深刻洞察,不仅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拥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读者理解当今中国与世界经济现状、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中国未来走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介绍


海闻,浙江杭州人,1952年8月出生。1969年3月至1978年2月在黑龙江省虎林县(现为“虎林市”)红卫公社下乡。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加州大学(戴维斯)、福特路易斯学院(长聘副教授)任教。1995年回国参与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5—2013)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2004年创办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2008年后冠名汇丰商学院)并任院长(2004—2021)。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中国经济等。


名家推荐


在世界包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思潮起伏、潮流变迁犹如翻江倒海,严守逻辑一致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识海闻三十多年,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他从来高度一致,绝不随波逐流、东摇西摆。谓予不信,请大家读读这本《海闻浅论:经济卷》,从中领悟基础牢靠的经济学修炼,如何有助于在变迁的大时代里守正出奇,如何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认知世界、做事成事。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阅读海闻的这本新书,我不由得感慨海闻这么多年在花费大量精力办学之余,仍钻研不止,笔耕不辍;佩服海闻在专业上的深入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他所秉持的长远眼光和国际视野,还有他在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方面的长期付出。

——樊纲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精彩选读

问: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海闻: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国目前的供给侧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政府方面的和企业方面的。在政府方面,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满足人民需求中的创新主体地位,同时做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等监管和服务工作。

在企业方面,要通过机制改革,加强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注重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问: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海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建成贸易强国,有几个方面需要努力:

第一,体制机制改革。包括财政税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简政放权,地方政府少干预经济运行。

第二,促进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改革和开放对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国内总体对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服务业的内容是丰富的,包括法律、金融、咨询等,对制造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非常重要。

第三,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既要培养技术人才,也要培养服务业人才,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人才。


问:怎样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海闻:我觉得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民营企业,未来还是要靠民营企业家。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有三个要素,即劳动、土地和资本,现在经济学理论把“企业家的精神和才能”(entrepreneurship)也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仅有物质资源不够,还要有人能够把这些资源组织起来。同样的资源,不同的组织会有不同的生产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会把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用得很好,可以创造很多的财富。这就是另外一种资源——企业家的精神和才能。中国仍然缺乏这样的企业家,我们要善待企业家。


问:乡村发展实现路径是什么?

海闻:对于乡村发展,一是增加农民收入。该收入不仅指农业收入,因为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同比例增加,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会越来越低,所以增加农民收入,一定要通过到城镇就业或在当地发展非农产业等渠道来实现。

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现在面临的农业问题是农民太多,人均土地面积太少,所以收入也就较低。由于中国总耕地面积很难增加了,要通过提高人均土地面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只能减少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数量,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即人均土地面积增加,人均农业资本增加,人均农业劳动产值增加。

三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最主要的是解决宜居问题,要使住在乡村的人觉得和住在城里差不多。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定规模,需要建设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


问:制造业企业如何发展?

海闻:一是通过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企业要加强研发投入,颠覆式创新与改进型创新并举。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可以贯穿研发、生产、管理、品牌等各个环节。

二是通过发展壮大或兼并重组获得规模经济。产品越高端,研发和生产中的固定成本往往越高,此时需要足够的产量来分摊这些固定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报酬呈现递增。这是现代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如何获得规模经济?可以通过融资、上市等扩大规模;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还可以通过国际拓展,拓展国际市场,进行行业内贸易来获得规模经济。

三是通过专业聚焦,把产业链中的核心产品做大做强。专业化也是集中有限资源获得规模经济和保证产品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

四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企业首先要实现生产上的自动化;其次要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最后要不断优化生产流程,系统性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



问: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什么学习建议?

海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社会科学。无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政治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工作,学习经济学都会受益终身。既然把经济学作为专业,就需要投入热情,要热爱它,要真正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钻研,而不是当作一种发财致富的途径。同时,如果把经济学作为专业来研究,还要打好基础。这个基础是很广泛的,既要有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科的基础,也要有数学基础。这些东西都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石。坚实的跨学科基础知识将对经济学研究大有裨益。




扫码或点击此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