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Manshu Khanna助理教授合作论文在IER发表,研究匹配市场中的非标准选择

2025-08-08 16:27:53 资料来源:Manshu Khanna、何昊旻 编辑:小半 图片:悠米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Manshu Khanna的合作论文《匹配市场中的非标准选择》(“Nonstandard Choice in Matching Markets”)在《国际经济评论》(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ume 66, Issue 2, May 2025, Pages 757-786)发表。论文合作者为德国莱布尼茨欧洲经济研究中心(Leibniz 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Gian Caspari。

iere.v66.2.cover-IER.jpg

▲《国际经济评论》(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简称IER)被誉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学期刊之一(one of leading journals in economics in the world)”,于1960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obert Klein)与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创办,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创办以来,该刊通过出版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领域的前沿学术论文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研究。

传统的匹配(matching)理论——应用于高校招生、肾脏交换和劳动力市场等情境——假设个体做出理性的、基于偏好的选择。然而,经济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人们常常由于认知偏差和决策失误而偏离理性行为,包括选择过载(choice overload)、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吸引力效应(attraction effects)和现状偏差(status quo bias)。这些非标准行为,在现实匹配市场中经常被观察到,但在经典模型中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本文旨在将这些行为特征纳入稳定匹配理论。

作者引入了一个多对一的匹配框架,该框架使用选择函数(choice functions)而非传统的偏好关系(preference relations)对个体建模,从而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决策过程。论文重点关注从单元素集(可接受性)和二元菜单(成对比较)中所做的选择,探究了良好运作的匹配市场(具体而言,是确保稳定性和激励相容性的市场)能存在所需的最小行为条件。

研究表明,弱非循环性(weak acyclicity)和可接受一致性(acceptable consistency)是稳定且激励相容机制存在的两个必要且充分条件。弱非循环性确保个体在二元比较中不会表现出严格的偏好循环,而可接受一致性则要求个体不会在有可接受选项的情况下选择不可接受的选项。虽然经典的路径独立性假设(等同于理性偏好最大化)暗示这两个条件,但反之则不成立。重要的是,诸如吸引效应和现状偏差等常见的非标准行为虽然违反路径独立性,但仍然满足这些较弱的要求。

进一步分析证明,这些条件也等同于个人理性、弱非浪费性和激励相容性机制的存在。然而,引入非标准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稳定匹配集的结构:它可能缺乏格结构(lattice structure),可能不存在边最优匹配(side-optimal matchings),并且由于优柔寡断,可能无法实现受约束的有效结果。

本文还探讨了如何设计匹配机制以适应有限理性行为。结果显示,采用同时截断机制(即向个体提供大量选择菜单)时,路径独立性选择是确保稳定性的必要条件。相比之下,改进的顺序截止机制(即个体最多在两个选项间进行选择)在弱非循环性和可接受一致性等较弱条件下也能够有效运行。这种方法降低了认知复杂性,并且与观察到的行为倾向更加吻合。一项受德里大学招生流程启发的应用说明了该设计的实际意义。

总之,本文扩展了稳定匹配理论来解释各种非标准选择行为。作者提出了确保稳定性和激励相容性的基本行为条件,阐明了它们与经典理性假设的关系,并展示了如何调整机制设计以应对认知局限性。这些见解为现实世界中的匹配市场设计提供了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

沈艳.png

Manshu Khanna,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美国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市场设计、微观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Public Choice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