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北大南燕20周年学术论坛(应用经济学分论坛)在北大汇丰举行

2021-12-07 09:44:17 信息来源:壹深圳


  作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2021年12月4日,北大南燕20周年学术论坛——应用经济学分论坛举行。谢丹阳、方颖、王鹏飞三位著名经济学家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作了精彩学术报告,并围绕“商科教育与大湾区发展”进行了圆桌研讨。线上线下师生济济一堂,欢庆南燕廿载华诞,交流学界最新发展。

论坛现场

学术报告

谢丹阳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谢丹阳在题为《包容性经济增长与社会创新》的报告中,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包容性增长”“社会创新”三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调研、思考和设想。他通过经典文献回顾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拓展和完善,并指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探索的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及如何使经济能更快更持久地增长” 。谢教授认为,全球化仍将继续,但必须注意其包容性。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社会创新。社会创新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盈利企业、非盈利企业、公益组织、影响力投资者,或者社会企业。他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社会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典型案例。最后,谢教授希望学界更多地研究、关注、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包容性增长。

方颖

  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教授方颖在题为《计量经济学训练与经济学金融学研究:从实证经济学的可信性革命谈起》的报告中指出,计量经济学一方面在推动经济学日益科学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广受批评。他从“实证研究的可信性革命”谈起,回顾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David F. Hendry、Edward E. Leamer、Joshua Angrist、Jörn-Steffen Pischke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提出的质疑。方教授认为,实证研究的可信性之所以广受质疑,既是因为计量经济学本身的问题,也是因为研究者对计量经济学的误用、滥用。但是,良好的计量经济学训练可以在寻找研究课题、挖掘创新性贡献、测度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或经济现象、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解释计量模型结果、稳健性检验等方面提高金融学实证研究水平。最后,他提醒各位学者,做实证研究一定要保持科学精神,“一个脆弱的推断不值得被认真对待”(“A fragile inference is not worth taking seriously.”——Edward E. Leamer)。

王鹏飞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王鹏飞在题为《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的报告中指出,资产泡沫是资产定价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学术界与政策制订者对这一个核心问题并无共识。他从“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等历史上著名的资产泡沫事件谈起,介绍了最新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讨论了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王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资产泡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一定完全是负面的。因为,资产泡沫可以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流动性。特别是对高科技和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股权泡沫有利于融资和研发,对经济有一定的好处。资产泡沫的主要危害在于会挤出投资,造成过度经济波动,甚至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因此,在无法消灭资产泡沫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与资产泡沫共存:发挥其正面作用,降低其负面作用。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现场

谷一桢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商科教育与大湾区发展”主题,就“各院校商科教育现状和在大湾区的未来布局”“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学教育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圆桌讨论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谷一桢主持。

现场听众

参会学者与志愿者合影留念

  除应用经济学分论坛外,北大南燕20周年学术论坛还包括材料与化学基因组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三个分论坛,论坛观看总人数逾15万。


  来源:壹深圳(2021.12.6)

  点击查看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