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汪意成助理教授独作论文在Management Science发表,探讨了金融冲击如何影响企业保险、企业动态及宏观经济

2025-08-28 14:04:41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汪意成的独作论文《有限企业保险及其宏观经济影响》(“Limited Firm Insurance and Aggregate Implications”)在《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Volume 71, Number 7, July 2025,Pages 5419-6318)发表。

资料图片

  ▲《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期刊创办于1954年,由美国运筹学与管理学学会主办,是管理学、运筹学等领域历史悠久、口碑最高的顶级期刊之一。该期刊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遴选的24本商学院顶级学术期刊(简称UTD 24)、英国《金融时报》评定的50本商学院顶级期刊(简称FT 50)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发布的“中国经管学科国际科研发表数据检索系统” (简称PHBS 50)的50本核心期刊之一,近五年的影响因子为6.6。

  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表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显著的金融摩擦与金融冲击。尽管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也关注金融冲击的影响,但大多数研究忽视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关系。事实上,在长期劳资关系中,企业能够并事实上经常为风险规避型劳动者提供收入风险的保险与分散机制。因此,工资支出对企业而言形成了一种刚性的“债务负担”;在面临金融冲击时,一些金融资产相对薄弱、财务状况相对不稳健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感受到更大的 “压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与结构模型,详细探讨了金融冲击如何影响企业保险、企业动态及宏观经济。

  具体而言,文章结构模型假设了企业具有异质的生产效率和财务净资产,并在信贷市场上面临金融摩擦。劳动力市场中的搜寻与匹配过程内生地决定了每一个工人工资合同的价值,从而内生的决定了企业所承担的债务水平。这一类债务负担相对比较刚性,因为劳动力市场中的摩擦会内生的延缓工资和债务的迅速调节变动。文章与现有文献的关键区别在于,企业在长期关系中为风险规避型劳动者提供工资保险合同。

  基于结构模型分析,文章揭示了个主要新发现,传统模型都难以解释(1) 模型的内生工资动态变化在多个维度与微观宏观数据一致:工资曲线在新兴小企业通常拥有“倾斜”和“后置”结构,成熟大企业通常提供更平滑和风险更小的工资合同,同时总体工资水平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相关性符合实际数据。(2) 财务资源有限的企业受到金融冲击的影响显著更大,其股息、信贷借贷、企业价值和企业进入决定受到更大的负面冲击;内生的工资保险也变得更为有限,企业和工人的劳动分离率更高。(3)该模型可以定量解释美国最近的“大衰退”时期多个关键宏观变量的动态变化:尽管GDP大幅下降,但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仅略有下降,并且与GDP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较弱,这在模型中是由于企业提供了保险。此外,股息支付的大幅下降和信贷利差的急剧上升也与数据相一致。(4)美国微观数据为模型提供了更多实证支撑:在金融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劳动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收入下降幅度更大;在广延边界上,这些劳动者更有可能被解雇,尤其是那些来自小型企业的劳动者。

汪意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企业家动态分析、无形资本和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动态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经济动态与控制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