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诺奖:北大汇丰学生茶话会”第三期举行
2025-07-03 09:43:26 信息来源: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公关媒体办公室 图文:小半 编辑:木南
6月24日至25日,“问道诺奖:北大汇丰学生茶话会”第三期活动举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11位2023级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围绕“宏观经济”“劳动市场”“风险投资”“金融制度”“资产定价”等议题进行学术汇报,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荣誉主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逐一点评指导。
萨金特教授点评指导
24日下午,胡伟平围绕“租赁资本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展开汇报,萨金特教授肯定其理论价值并指出其模型结果在政策启示方面的重要意义。杨子峻探讨了“模糊的FOMC沟通”议题,萨金特教授建议结合具体案例明确“模糊性”概念,同时鼓励对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加深理论解释。张嘉宇探讨了疫情期间劳动市场变化如何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萨金特教授从高考制度出发,提出模型设定的改进建议。王佳欣研究了信息摩擦与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互动,萨金特教授指出将银行的信息获取行为纳入分析框架有助于揭示代理问题下的信息摩擦与金融摩擦的互动关系。赵诗杰分享了在企业破产方面的研究进展,萨金特教授就当前中国企业破产的制度环境、文章的研究设计、中国的个人破产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俞婧一从社交媒体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出发展开汇报,萨金特教授就此分享了关于网红经济运行机制的思考。
25日下午,舒丹怡聚焦经济周期中的求职行为与财富积累,萨金特教授肯定了其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并建议从简化设定入手逐步推进模型量化分析。黄敏洁研究了共同基金行业并购的决定因素及影响,萨金特教授建议从“为什么市场上不只有一家公司?”这一更基础的经济学问题出发,进一步夯实研究逻辑。孙博围绕ESG无套利假设展开汇报,萨金特教授建议放宽假设中的投资者类型设定,并补充实证支持以增强模型说服力。刘海桢基于Herskovic (2018) 的研究探讨了资产定价中的网络结构,萨金特教授建议进一步拓展至企业层面,结合Ernest Liu关于网络中资源错配的研究思路加以深化。吕泽霖分享了“政府风险投资”的研究进展,萨金特教授以亲身参访华为的经历,阐述了政府风险投资在支持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合影留念
本期活动采用“学生主讲+大师点评”的形式,在“小规模、深交流、精指导”的模式下,有效引导学生们探索学术志趣,夯实科研素养,拓展国际视野。
学生感言
在Sargent老师面前汇报研究,是一次难忘且宝贵的经历。他全程认真听取每位博士生的展示,耐心提问,并以平易近人的方式给予积极反馈。通过这次交流,我深刻体会到顶尖学者对理论机制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也感受到了诺奖得主对学术的热情和对后辈的真诚鼓励。
——胡伟平
与Sargent老师的交流令我印象深刻。他不仅博闻强识,对各个课题都能迅速切中要点,更展现出极强的好奇心与洞察力。他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指核心,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研究的本质与贡献所在,也启发了我们从更高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比如他询问我关于论文假设能否进一步放松,这恰好直指我的论文的立足点,他提出的建议能够让论文的贡献更加突出。
——孙博
Sargent教授的指导让我对学术表达的精准性有了新认识——用“模糊性”这种抽象概念时,可以通过生动案例(如FOMC声明中刻意模糊加息路径的措辞)让听众瞬间理解核心。他点出的“机制性解释”视角尤为珍贵,建议深挖声明起草的博弈过程,用模型分析模糊表述背后的权力结构,这比单纯现象描述更有学术穿透力。
——杨子峻
作为一名博士生,很荣幸可以向萨金特教授汇报自己的研究,教授对大家的研究进行了深度思考,为我们提出了深刻而具建设性的建议评论,令我备受鼓舞。他的意见为我后续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宝贵启示。这不仅是对当前工作的认可,更是巨大的鞭策。我将认真消化这些建议,努力在探索之路上更进一步。
——张嘉宇
背景信息
作为全球宏观经济研究最杰出学者之一,萨金特于2017年加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领衔组建“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并先后担任主任和荣誉主任职务。他积极引入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与北大教师组成了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推动中国数量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他亲自设计和主持了学院经济学博士项目,并讲授“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迄今,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已招收7届博士生,举办8届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促进了中国学者与全球顶尖经济金融领域专家的交流。
“问道诺奖:北大汇丰学生茶话会”系列活动由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组织发起,通过邀请萨金特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深度交流,及时洞察并回应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问题与疑惑,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启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