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北大汇丰举办第7期经济波动与增长研讨会

2021-04-09 15:08:14


  2021年4月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第7期“经济波动与增长”研讨会在32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为“经济波动与增长”首期线下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受邀参加研讨会的学者有: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和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黄少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刘莉亚;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杨汝岱等知名学者。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谷一桢副教授主持。

  研讨会伊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王鹏飞教授代表主办方对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对现场的学生予以鼓励,他希望同学们既懂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能用这些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王鹏飞教授致辞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最大的技术创新,也是一种外部冲击,不仅会影响人的行为,也会导致制度的变化。” 黄少安教授在主题为“互联网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理论的影响”的演讲中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与移动支付的兴起会引起微观经济主体的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具体而言,互联网一方面促进了居民消费行为,进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居民储蓄的减少,使得储蓄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削弱。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垄断提供了新途径,互联网公司的网络效应也增加了垄断的必然性,这些都对政府的反垄断措施与制度、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

黄少安教授做报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聚集性的服务业、农业、制造业都受到显著影响,并波及到许多国家与地区。“生产链出现问题会传导至其上游和下游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杨翠红教授的论文《互联网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理论的影响》以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冲击为例,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对全球生产网络冲击”的测算框架,并测算了重大突发事件对上游经济体与下游经济体的影响,考察了单一国家经济影响的溢出效应和溢出路径。研究表明,疫情导致的中国制造业产能损失将造成4063亿美元的世界经济损失,其中32%为疫情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对中国以外经济体造成的损失。

杨翠红主任分享论文成果

   随后,刘莉亚教授介绍了自己的论文《人工智能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信贷业务的考察》。她指出,能否借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是银行与中小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论文提出“信息效率”假设,并用上市银行2010-2018年面板数据、银行专利数据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改善了银行效率,促进了信贷扩张,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了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这表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方。

刘莉亚教授介绍论文

  “以要素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低生产成本是我国过去四十年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以产品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规模经济将成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新的竞争优势。”杨汝岱副教授对其论文“中国省际贸易流量估算与贸易壁垒研究”做了分享。该论文从省际贸易流量和贸易壁垒的角度研究了我国构建统一国内大市场、发挥超大规模经济的优势,并对 1992年至2019年26个部门的省际贸易流量做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省际贸易规模呈上升趋势,省际贸易占全国总流出的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贸易壁垒现阶段有上升趋势,不利国内市场整合。研究对深入理解中国国内大市场建设提供了一些较为重要的基础性成果。

杨汝岱教授

  研讨会期间,四位主讲人不仅分享了自己研究领域的真知灼见,并与现场听众就研究数据的来源、理论的应用、控制变量的选取、建模过程等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撰文:叶静  摄影:谢凤 叶静  编辑: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