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第十二期隆重开讲 张介院长纵谈金融创新

2007-07-10 22:40:00


        7月7日下午,在众师生和相关业界人士的热切期盼下,由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承办的“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在炎炎夏日中终于迎来了同样火热的第十二讲。
        本期讲座邀请来的主讲嘉宾为香港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介教授,张介教授为普渡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商学院院长、香港大学MF项目主任、香港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心创立人与主任(CFIRM, HKU)以及上海与香港管理学院副主任,曾负责多家顶尖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培训项目,并在香港、中国大陆、美国的多家金融机构担任顾问,在业界同样享有极高的声望。
        张介教授这次给我们带来的是题为“由国际经验看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讲座。在股指期货呼之欲出、中国金融市场正面临金融创新大浪潮的特殊时期,这个讲座可以说是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再加上深圳自身就是以不断创新不断变革为标志的城市,“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这一次讲座不仅吸引来了众多北大、清华、哈工大师生也吸引许多深圳企业界、金融界的高层人士顶着烈日赶来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园参加此次讲座。
        下午2点40分,讲座准时开始。考虑到与会者有非金融专业的师生和企业界的人士,张介教授首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市场上较传统的基本金融商品和现在比较流行的衍生金融商品,以及现在全球范围上整个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规模,让听众首先对金融创新市场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为随后更深层次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随后,张教授利用一系列数据和图表向大家展示了亚洲衍生品市场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位置,着重介绍了warrants(认股证)交易量世界第二的香港市场和拥有衍生证券交易量世界第一的Kospi 200的韩国市场,并介绍了他们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通过对亚洲几个主要金融创新市场的分析,张教授认为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自身能带来20%左右的新增交易量,由于对冲等的需要还能带动股票市场上20%左右的新增交易量,更重要是根据亚洲其他市场的经验和发展历程来看,股指期货市场推出后期权市场应该会很快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市场交易量又会有一个极大的增加,像韩国期权市场交易量是期货市场40多倍,而香港期权市场的交易量也占到了市场的一半份额,所以张教授认为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且商机无限。接下来张介教授开始阐述金融创新的经济功能——此次讲座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在解释了各种金融商品中蕴涵的不同风险和经济功能后,张教授指出与以资金提供为主要职能的基础金融商品(债券、股票等)不同,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是风险的拆解组合和转移,即风险的承担和管理,同时价格发现也是其重要功能。但同时张介教授指出不像成熟的金融市场,亚洲的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衍生品的市场功能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投机和取代股票成为另一种投资工具上,这点可以从亚洲市场上看涨期权和约多于看跌期权、利率期货期权市场份额远小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相对于未平仓和约量的巨大交易量可以看出。最后张教授又就国际间交易所的竞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再一次表示了对中国大陆金融创新市场发展潜力和前途的信心。
        在提问阶段,学校师生、业界人士都纷纷踊跃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CPI指数到政府利率工具的运用,从私募基金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等,张介教授面对各种各样的提问都一一做了深刻而明晰的解答。
        整个讲座中,张介教授以他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刻认识和深厚的金融学理论功底,加上丰富的教学和顾问、培训经验使得原本高深的金融分析变得浅显易懂,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参加讲座的各界人士,也令与会者对于中国金融创新市场的发展有了全新和深刻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一些热情的业界人士余兴未了地纷纷围住张介教授探讨一些热门金融话题,还进行了小规模的热烈讨论。最后由于张教授的行程安排,众师生和业界人士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张教授,同时,相信他们也盼望着“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下一期的开始,不知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收获。    
(供稿:05级  郭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