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创客校园系列报道之四】校园里的“跨国公司”

2015-08-03 14:01:57


  编者按:为了展示汇丰学子的创客风采,弘扬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学院官网特推出“鲲鹏展翼创客校园”专题报道。相关文章将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校园里的“跨国公司”
 
   “我们目前的项目进展顺利,预计还有一个月就可以结项了。”说起公司的业务,北大汇丰商学院2014级数量金融班的何晓飞(Henry He)如数家珍。这位来自加拿大的留学生还有另一个身份:罗—摩尔森咨询公司(Mersol & Luo 有限公司)创始人和执行经理。
 
  罗—摩尔森咨询公司是何晓飞与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同学、美国留学生迈克尔(Michael A. Mersol-Barg)一起成立的一家第三方咨询公司,旨在为国内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海外融资以及对接海外提供指导,同时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开拓市场、资质认定和资源对接提供咨询服务。2014年10月,公司在香港注册。
 
  “我当初选择回国求学,就是希望能够在中国干一番事业。” 何晓飞8 岁时随父母从北京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了国家计算机工程科学学士学位。2012年,何晓飞担任了北京和讯网公司的软件设计师。这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熟练掌握中英双语的复合背景,使何晓飞并成为学院各大活动双语主持人不二人选。
 
 
  何晓飞的创业伙伴迈克尔来自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他在密西根州立大学詹姆斯·麦迪逊学院就读期间就在密歇根州参议院负责立法援助工作。2009 年毕业后,迈克尔在高科技媒体公司 e.Republic任助理编辑的同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完整学习了中文。在美国联邦机构承包服务机构 BRTRC担任分析员、中美咨询集团北京办事处担任大中华区高级顾问的经历,让迈克尔对于商业伙伴关系的开发与维护,以及针对性营销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创业之路并没有何晓飞和迈克尔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通过分析自身特征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他们决定从为中高层公司主管教授商务英语开始自己创业之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发现语言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于是,他们决定调整策略,从更为基础,也更为简单的用餐习惯和沟通习惯开始。“比如,在路演使用PPT展示时,中国人习惯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页上,而外国人习惯每一页只安排一点内容,然后不断翻看,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的逻辑性更强”何晓飞进一步解释道。
 
  随着公司业务的深入,何晓飞很快发现自己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部分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国外都没有合作公司,而且对国外的公司、市场、渠道、竞争对手都不了解。“这些公司成立在中国,主要成员都是中国人,他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进行国际化。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今,何晓飞说起这段思考,仍然很兴奋。
 
  “我们发现现有的咨询服务提供商多立足基于公司内控的管理咨询领域,且受制于自身文化背景的单一,难以满足公司‘走出去’的创业理念,而且与 21 世纪企业国际化,产业一体化的形势相左。”在这种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何晓飞和伙伴们决定对目标客户与目标市场提供包括跨文化沟通、调研、战略、营销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帮中国的中小企业开发国际市场。
 
 
  无论是前期的市场调研,还是基础的文案翻译和商标包装,以至于最困难的国外渠道和合作伙伴的接洽,何晓飞和伙伴们常常要打上几百次电话。这些项目,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四个月,有的甚至会长达半年。在项目初步完成之后,公司还会在之后三个月的观察期内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何晓飞说,“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国际化背景。”的确,团队成员来自全球各地,受过多文化多元素高等教育,全部硕士以上,名校毕业,精通双语。如今,10人的团队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只有4人,其余的成员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这种独特的团队搭配,达成了独特的工作流程。当每个项目开始时,总是先由中国同学在国内进行前期的调研,然后再由国外的同学进行后期的实施。
 
  罗—摩尔森咨询公司现在业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软件领域。“如何帮助一款软件迅速适应新的市场的消费习惯和视觉习惯,就是我们要做的。”目前,何晓飞和迈克尔公司已开始建立起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的各种规范的管理体系。中北明夷(兔展)、EnviroSolution 等国内外高科技公司都成了公司的客户。
 
  “智汇”创客之都
 
  杜雨在介绍公司的注册过程时说:“整个过程很方便,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这种方便的背后是深圳突出的创新创业土壤。目前,深圳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草根创新、大众创新的创新政策和创新规划,持续激发了社会创业创富活力。众多创客汇集成的“创客生态圈”,已令深圳成为全球“创客之都”。
 
  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命名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北大汇丰商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深圳市共青团市委主办的首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节”和首届深圳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会,龙岗区政府主办的“众创周末”以及前海管理局、深圳市青年联合会、香港青年协会主办的前海“梦想+”联盟等全市范围的创新创业活动。学院2010级北大管理学——港大金融学双硕士专业校友王令凯、MBA校友戴智翔的“E智车联”团队和彭波的“维护无忧”等创客新秀的卓越表现更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正以其深厚而扎实的学科优势、广泛而优质的校友资源,为深圳“创客之都”建设提供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再过一个多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四百余名新北大汇丰人即将汇聚在这座青春之城。
 
  鲲鹏图南,江汉赴海。未来,在这座“创客学院”里,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创业的“垂天之翼”。

  (完)

​  (撰稿:绳晓春)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