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杜雨:不会写畅销书的投资人不是好歌手

2024-06-11 00:00:00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人以先行者的姿态,探索未知,定义未来。杜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3级金融学专业校友,集投资人、音乐人、畅销书作者于一身的“斜杠青年”,正以他的创新精神与卓越成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乐章。他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刻洞察与实践,引领了一场技术与创意的融合革命。他推动了AI技术在教育、政策咨询及创业加速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更通过其科技创业加速器QAQ孵化出一系列创新企业。他涉足知识传播领域,出版的《AIGC:智能创作时代》等作品已成为科技前沿探索的畅销指南,影响并启迪着无数读者。

  在成就的背后,是杜雨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与对社会进步的深刻责任感,他正以实际行动,引领着智能时代一场关于成长与变革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

北大汇丰的青春序曲

 

  回想起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面试经历,杜雨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那日,北大汇丰以其独有的魅力展现在他面前——“它就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企业,那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跃动着创新与实践的火花。”与教授交流的话题不仅涉及学术过往,还有个人的特长——来自少数民族、热爱声乐的杜雨在面试现场唱了最喜欢的英文歌。“北大汇丰散发出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活力与开放,教师团队的多元背景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国际化与包容的学术氛围,让每位学子都能在全球化的视角下汲取知识。”

▲ 杜雨在音乐节上演唱原创歌曲

  在杜雨的记忆中,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岁月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其中“多元、创业精神、青春活力与向上导向”是其最鲜明的底色。特色的军训成为了加速同学间友谊和凝聚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年轻、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将全球的前沿知识与教学理念带入课堂;文艺汇演、南燕电视台综艺节目制作,则进一步丰富了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业模块化的教学让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学院秉持着深厚的学术底蕴与锐意的国际视野,“设计的课程体系既科学又实用”,恰好满足了杜雨渴望深入学习产业知识、为未来职业生涯蓄力的需求。特别是北大汇丰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则锻炼了杜雨的量化分析能力和研究素质,让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攻读技术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得心应手;而由Daniel Kim教授讲授的“公司金融”课程让他对投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他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课程设计与CFA考试内容的高度契合,因此准备CFA考试对我来说几乎水到渠成,日常的学习已为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需额外花费过多精力。”

▲ 杜雨(右二)和北大汇丰同班同学在CFA比赛中夺冠

  在那个微信尚未普及的时代,杜雨通过QQ群早早地链接了未来共度风雨的室友。这群伙伴如今星光熠熠,在一级与二级市场的前沿大放异彩,印证了他们并肩成长的深厚情谊:军训时间紧迫时,室友援手洗衣打水,在生活的琐碎中编织了牢不可破的联结;面对困难的研报制作、商业案例分析,幸有室友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互帮互助,才得以携手渡过难关。

▲ 2016年毕业前夕,杜雨(四排左六)和班级同学拍的毕业留念

 

第二乐章:

创业与追梦的激情变奏

 

  与室友同舟共济的情谊与专业能力的磨砺,催生了一家创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诞生。当时,行业尚缺乏专业系统的针对初创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公司,“为何不拿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企业呢?”杜雨与室友共同创办的公司,帮助初创公司梳理创业计划书,在毕业前便获得了以太资本的关注与团队收购提议,部分成员因此迈入了更为广阔的行业舞台。如今室友们各有所成,有的在源码资本、阿里巴巴投资部门,有的在易方达基金担任研究员,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这家公司后来也被孵化为北大汇丰培养学生的平台——“未名创投协会”,在社团招新中独树一帜,通过举办案例大赛等方式,吸引了众多优秀新生参与,发掘并培养了一批具备商业分析能力的佼佼者。

▲ 杜雨(左二)与未名创投协会第一届成员

  毕业后,杜雨以不懈的努力顺利进入了腾讯、红杉等顶尖企业,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红杉资本这一高强度的环境中,他迅速进入了高频次接触项目的节奏。与数千位CEO交谈,杜雨无形中积累了庞大的人际数据,这无疑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能从更多维度审视商业世界。然而,杜雨深刻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遇见多少人,更在于从每一次交流中汲取的智慧精髓,特别是与那些历经商场浮沉的企业家对话。他们的实战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滋养着杜雨内心哲学的土壤,促进他从一个单纯的投资人向具有深刻商业洞察力和战略眼光的思想者转变。

▲ 杜雨(左)在腾讯工作期间主持对话创始人马化腾活动

  在投出了几个成功的项目后,杜雨开始思考转换职业赛道——离开众人向往的腾讯与红杉这样的行业巨擘。这一举动看似“草率、年轻”,实则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他意识到,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进行投资决策,难以触及商业智慧的核心。许多投资界的同行,尽管精通金融与模型,但在深层次的商业洞察方面,似乎同样面临匮乏。他开始思考:“商业计划书中的数据真实性何在?它们如何产生?若置身其中,我的策略又将如何布局?”这些问题,无一不在鞭策他“去亲历而非旁观,去深化而非止步” 。

▲ 杜雨(右)在红杉资本工作期间分享研究报告

  正是这份对实战经验的渴望,对自我认知与感受滋养不足的认知,驱使着杜雨做出创业的决定。他形容,那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吃不饱”,感觉自己亟需更多实战的“维生素”来充实和壮大自己。幸运的是,命运适时地抛出了橄榄枝,前辈的扶持、北大汇丰的同窗,成为他搭建团队、实现理想的坚强后盾。于是他踏上了创业之旅,不仅为了追求个人成长的极限,更是为了填补内心那份对深度参与、亲手塑造未来的渴望。这一路上,每一次选择,都是对自我认知边界的拓宽,每一次挑战,都是向更高境界迈进的阶梯。

 

第三乐章:

助人与自助的深刻交响

 

  杜雨认为,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因此他深度参与到教育、政策咨询以及创业的多个重要领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与应用的积极推动者,杜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成长,并助人成长”的核心理念。

  杜雨密切关注着AI从娱乐化向严肃应用的转变,如AI制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数据合规与监管的重要性,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合规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他积极参与构建健康的AI发展生态。杜雨创立科技创业加速器Quadratic Acceleration Quantum (QAQ),孵化了AIGC与医疗、心理、电商、艺术、游戏、金融、数据等各领域的企业;他还专注于帮助中小企业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开发智能标书撰写系统和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 杜雨代表QAQ出席创投行业峰会发表演讲

  在C端市场,杜雨致力于推动AI教育板块的革新,一手创建“未可知”公司,打造出新兴内容厂牌,出版了关注科技前沿的《AIGC:智能创作时代》等多部畅销书。与工信部携手,他参与制定了针对AI教育的资格认证体系以及正在推动青少年AIGC应用考级体系的落地。他在杭州开展了家长AI教育课程,旨在构建家庭亲子共学的科技教育新生态,缩小社会科技素养差距,培养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未来新一代。

  选择投身科技教育赛道,源于杜雨对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前瞻性思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社会结构,他希望通过教育,帮助大众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为此,从创作专业书籍到制作短视频内容,他不断学习新的传播技能,力求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传播知识,影响到更多人。

▲ 杜雨在“未可知”杭州基地签售新书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身处领域前沿,需要面对很多挑战。面对多元背景的合作者,杜雨明显感觉到管理难度显著提升。他意识到在现实世界中个体的自驱力、职业态度乃至认知差异之大,远超预期。如何跨越这单一视角的局限,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他选择以增强同理心为钥,主动拥抱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广泛接触和不断经历,逐步拓宽视野,深化对人性的理解与包容。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杜雨也很重视校友网络的力量,“北大校友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且都奉行长期主义。”经过创业项目三年的洗礼,多数骨干力量皆源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校友群体。

▲ 杜雨应邀参加央视人工智能专题节目

  在日常工作状态上,他的团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团队成员以95后为主力军,活力与创新思维并存。借鉴前东家的高效运作模式,杜雨减少会议负担,推崇直接高效的沟通解决问题。同时,团队崇尚简约纯粹的文化,强调结果导向,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在轻松透明的环境中专注目标,产生实质性的成果。

  对于年轻一代的投资人,杜雨提出了两方面的修炼建议:首先,强化硬技能,如商业洞察力,这不仅来源于理论学习,更多是通过实战经验积累。商业世界变幻莫测,需要超越传统的学术分析,培养一种能在混沌中捕捉机遇的直觉。其次,提升软技能,即自我认知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通过多种方式如阅读、冥想、艺术等深化自我理解,从而在复杂多变的投资竞技场中发挥自身优势,灵活应对挑战。“了解自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过程。”

 

第四乐章:

未来奏鸣曲

 

  谈起给北大汇丰学弟学妹们的建议,首先,杜雨提倡要“尽可能把目光放长远”。“当目光短的时候,你会认为周围全是竞争对手,而目光放长,会发现不会有人跟你走一样的路,你反而会希望邀请更多一路同行的人。”真正的远见卓识,意味着超脱常规的竞争框架,探索未知的领域。

  其次,杜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见万种人,行万里路,这些丰富的体验都是无法从书本直接获取的宝贵财富。因此,他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区,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经历,尤其是在那些能带来高边际收益的活动中,去磨砺自己,拓宽视野。

  他也着重提到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面对快节奏生活的挑战,保持身心健康是持续前行的基石,鼓励大家追求内心的快乐与兴趣,因为唯有热爱,才有持久的动力。

▲ 杜雨在北大汇丰就读期间赴德国参加商业案例分析比赛

  杜雨认为,在北大汇丰的经历赋予了他三大宝贵财富:一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学术与创业的双重挑战磨练了他的耐心;二是清晰的目标意识,学院提供了探索自我与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三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心态,激励着他不敢懈怠,不断前进,让他学会了在困难中持续自驱与成长。

  最后,北大汇丰建院二十周年之际,杜雨以人生喻学院,“20岁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组织生命力最为旺盛、充满无限可能的时期。北大汇丰步入其第二十个年头,它既承载了过往的积累,又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与辉煌。”他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相信北大汇丰在其第二十年与更远的未来,也将创造出更多值得期待的辉煌成就。图片

▲ 杜雨在北大汇丰就读期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

 

人物介绍

  杜雨,新生代投资人、音乐人和畅销书作者。16岁进入武汉大学攻读金融工程,2013年保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就读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双硕士项目。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北大汇丰期间,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奖、CFA协会投资分析大赛中国区冠军、“贝塔斯曼校园达人”中国区冠军,创立因诺威创业管理咨询公司、未名创投协会。毕业后先后在腾讯、红杉资本工作。现为科技创业孵化器QAQ、“未可知”公司创始人,G20青年企业家联盟中国理事会青年委员,中国青年科技产业创新基地青年导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字金融学术与技术委员会委员。荣登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榜、2024年度全美华人30岁以下青年精英榜。

 

来源:全日制硕博办公室、公关媒体办公室

文字:许佳欣(汇通社)

编辑:姜岸、成翔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