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李荻:双面人生——人生的“南北”
2017-12-07 00:00:00
初到美国,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和中国截然不同的处事和生活方式,语言上的沟通障碍,都让他无所适从。经历了许多磕磕绊绊,生活和学习才慢慢步入正轨。李老师说,美国是一个比较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这和中国的“群体性”社会完全不一样,其实相对而言,美国的生活会更加单纯和轻松,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沉浸在学术中。在美国求学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尤其对于北大的学生而言,考试并非最大的挑战,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才是最困难的事情,这也深刻的反映了中外教育方式的差别。李老师用“打靶”来形容这种差异。中国学生更加擅长向一个给定的“靶子”射箭,而博士学习则首先需要自己寻找“靶子”。如果仅仅通过阅读文献,获得的往往是“二手”信息,抑或已经的研究非常成熟的课题。由于对美国经济金融环境的陌生和无法完全融入的美国文化,如果从实际经济运行中寻觅方向,又会毫无头绪,无从下手。就像是“一叶孤舟”漂在汪洋大海中,没有方向也没有目的地。因此,如何寻找一个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成了李老师在美国遇到的最大挑战。李老师在多次的跌跌撞撞中,不断和业内人士的交流沟通,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和在北京大学积累的坚实的经济学根基,让他终于在众多领域中找到了一个意义深远又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