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校友】陆尹坤:资深FA的养成之路

2020-02-24 00:00:00


北大汇丰2012级校友陆尹坤,2015年进入汉能投资集团,历任分析师、投资经理,现任汉能投资副总裁,曾作为FA参与作业帮、金山云、云知声、易捷行云、青云等与企业服务相关的各类投资项目。

FA,即Financial Advisor,中文译作“财务顾问”,其核心作用为企业融资提供第三方的专业服务,游走于创业者和投资基金之中。进入FA行业首先应该选择前期还是后期?一个好的FA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研究生阶段应该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毕业四载,陆尹坤这一次带着给学弟学妹们的暑期实习offer“有备而来”。面对同学们的问题,陆尹坤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一一解答。以下是陆尹坤的个人分享。

谈选择:“选择陡峭的学习曲线”

“FA行业,我更推荐年轻人先做后期,再做早期。”陆尹坤聊天时习惯先给出结论。

以时间轴划分,FA可以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2013至2014年,火热的资本市场和行业两端的信息不对称给早期FA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陆尹坤介绍,早期FA主要通过对接投资人和企业为两方牵线搭桥,只要“你不认识,我认识”,这个钱就赚到了。

如今,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FA行业也正在经历“大浪淘沙”——从过去的纯粹解决信息不对称,到需要精准服务使融资更高效。“C轮、D轮的好企业都是在水面上的,36氪天天报道,头部的投资人其实能投的赛道也就那么几家,这时候赚的就是服务的钱。”

在陆尹坤看来,前期FA的工作需要很强的社交能力,而后期FA则能够锻炼出比较扎实的研究能力。“首先我们要做很多相关研究,判断这个行业怎么样,这家公司好不好,做模型、PPT、商业计划书,skill sets(技能组合)是完全没问题的。”在此基础上,FA也非常看重与创始人、投资人协调时的沟通能力。

“先从后期做起,选择比较陡峭的学习曲线。再去做一些早期项目,然后伴随着这些优秀的早期项目渐渐成长。”总之,先难后易是陆尹坤给学弟学妹们建议的可选之路。

谈行业:“技术也要符合商业逻辑”

金山云、云知声、青云——本科就读于北大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陆尹坤成功地帮助多家IT、AI相关的企业服务类项目完成了融资。随着人口红利期渐失,2C方向的投资更加谨慎,2B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投资技术赋能的企业,有哪些“坑”不要踩?

陆尹坤分享了他的答案:以商业逻辑观察技术企业。第一,企业要有能力强悍的商务团队。目前,国内大部分科技类企业都是技术背景出身,这就更需要考察它有没有比较成熟的商务合伙人。“2B与2C不同,不是产品做得好,加之大面积广告营销就能成功,2B业务其实很讲究人脉,需要资深的销售团队加盟,而不能一味地盲目迷恋自身技术。”

第二,产品要有足够大的需求市场。有些人创业是源于突然的一个想法,认为自己解决了某个问题,所以开始看起来有很多客户。但作为投资人或FA一定要思考,这个市场到底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不够大,做完第一批客户之后,会很快发现市场无法进一步拓展,只能在有限的客户群中获取有限的价值。因此,技术的普适性,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维度。

第三,团队要有可持续的融资能力。“2B虽然不太烧钱,但基本无法实现快速盈利”,陆尹坤分析认为,好产品在盈利前一定需要“养”一批技术人员,能否在早期亏损的状态下融资养活团队,对很多科技类公司都是一大考验。其次,2B一般对接的公司体量较大,会对所提供服务的可持续性提前进行评估:“你给我提供一个产品,一直都很好用,但有一天你倒闭了,我怎么办?这时如果公司有比较好的投资背书,就会打消客户很多担忧的念头。”陆尹坤说。

谈准备:“要有方向地佛系”

“在硕士阶段,师兄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为未来做准备?”

面对学弟学妹们的提问,陆尹坤的回答很简单:“我其实比较佛系”。

硕士期间,陆尹坤完成了北大汇丰商学院与港大的双硕士项目,参与学院内CMA、VCPE社团,并带领团队在由瑞银证券、淡马锡(Temasek)和麦格理(Macquarie)联合举办的“AceBridge行业研究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同时完成了VC、PE行业的三份实习。

“最初转行金融也是机缘巧合,大二第一次听到有关私募股权投资的一场讲座后,很感兴趣,就用一个暑假的时间读了好多相关书籍。后来大三时开始学习经济学,当时最基础的一门课就是海闻老师教授的《经济学原理》。”

回看自己的FA养成之路,陆尹坤说:“在商学院学到的内容,其实帮助很大。比如《公司金融》这门课,其实就对应做财务模型,平时上课看K线、做PPT、课堂展示,也对应着我们做商业计划书的部分。”陆尹坤叮嘱学弟学妹时说,“投行最核心能力的其实就是定价,大家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听讲。”经过几份实习和了解,陆尹坤大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做社团也只专注于对求职有有益的内培,其他比较虚头巴脑的事情就不太做。”

当天,和陆尹坤一同回到学院的还有两位2010级校友。“今天来的另外一位师兄投过我推荐的一个保险类项目”,陆尹坤说,“我们在北大汇丰时候就认识,后来经过这个案子就更熟悉了。”未来,陆尹坤也表示,希望可以与北大汇丰的学弟学妹们加强联系,共建校友大家庭。

分享结束后,北大汇丰创院院长海闻教授也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大家的目标函数不一样。有的人喜欢钱,有的人在意公司地理位置、公司文化、老板和团队相处模式等,这是一个经济学原理问题。”海老师讲到,“人活着不是为了钱,身心健康很重要,希望大家能以兴趣为导向,在工作时靠谱、主动,共同维护好北大汇丰的口碑。”

在访谈结束时,陆尹坤表示,再次看到海老师站在讲台上,更能理解他为什么说这些话,“当时在学校时候似懂非懂,不以为然。工作了几年后,才更懂得这些道理。”

人生是一个长跑,永远保持动力,就会永远找到新天地。

文字:丁宁

采访支持:罗雪、邓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