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5周年院庆专访】陈玮:创新创业中心的“从零到一”

2019-11-07 00:00:00


  编者按:2019年,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15周年。这15年,既是北大汇丰迅速发展,日臻一流的15年,也是每个北大汇丰人砥砺奋进,走向卓越的15年。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北大汇丰15周年院庆系列专访”,通过展示教授、学生、校友、行政等不同身份北大汇丰人的成长故事与奋斗经历,记录学院发展的动人侧面和难忘点滴,并激励全体北大汇丰人继往开来,续写精彩。

  9月19日上午,陈玮教授拜访客户后返回学院准备与创讲堂嘉宾的对谈。当天下午,创新创业中心将组织第18期创讲堂,嘉宾是知名作家、诗人、投资人冯唐。

  每期创讲堂的“对谈”环节都面临一个难题:既要在讲座现场营造出开放、平等、真实交流的氛围,又要在嘉宾与听众之间建立一定的默契与信任。“对于处在创业期的嘉宾而言,面对大众的舆论是非常有压力的”,但是讲座现场会面临很多突发状况。因此,如何把握对谈环节的尺度变得尤为重要,这虽不是一件大事,却很微妙,而且不容易拿捏。

陈玮(北大汇丰管理实践教授, 创新创业中心主任)

从零到一

  “对谈”难题仅是创讲堂诸多困难的冰山一角。去年8月末,创新创业中心筹备第一期创讲堂,那时创新创业中心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没有嘉宾、没有品牌基础、没有观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无中生有,所以一定要去想什么东西是可以无中生有的。”在创新创业中心的初创期,“创讲堂”便是无中生有的第一个产品。

  “任何讲堂从无到有都不容易,无论是邀请嘉宾还是吸引听众。”不过在陈玮教授看来,邀请嘉宾是更为困难的环节。“邀请嘉宾一般不会一两次就成功,需要持续地坚持下去,这是不太容易的。不过我们北大汇丰商学院建院15年来在人脉、品牌以及美誉度方面已有相当的积累,这些给予我们邀请嘉宾时很多底气与信心。”目前,创讲堂每期嘉宾都是已经在创新创业领域非常成功并有经验的大咖,比如王石、冯仑、王强、薄连明等顶尖的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

第18期创讲堂中陈玮与冯唐对话

  作为公益讲座,创讲堂创建的初衷是推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启蒙教育,进而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嘉宾的影响力与讲堂的运营,目前,创讲堂不仅已经成为创新创业中心的招牌,而且在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创讲堂开讲一年以来,线上累计直播参与超过108万人次,现场到场超过1.5万人次,最多的一期报名人数甚至超过了4800人。

  “建立连接可能是更重要的,世界上很多的机会都是连接出来的。” 陈玮教授介绍到,“创新创业大赛是建立连接的重要平台,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关键城市,创新创业的生态也需要快速发育与繁荣。”今年4月,创新创业中心参与了北大汇丰商学院与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第三届“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训练营和半决赛的筹备工作,为全国42个创业项目团队、粤港澳大湾区200余名投资人及创新创业领域的学者搭建了分享、交流的平台。

  “创新创业生态中会有不同的角色与玩家,而大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连接点”。大学可以连接政府、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大型企业、投资人以及创业者。陈玮教授看来,大学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大学自身有多大的雄心,愿意有多大的作为。

  “大学应该为社会公益多做些事情,社会上有很多不是那么幸运的、身体条件受限的创业者,他们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来维持生计。”2018年11月,陈玮教授带领创新创业中心与深圳市残联联合开设了面向残疾人创业群体的公益性创业课程——北大汇丰-深圳市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敏捷创业训练营,用大量的实操演练的方法,帮助残疾人创业者补齐创业过程中的知识短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助力残疾人创业项目更健康发展。陈玮教授希望未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长期帮助残疾人创业。

深度干预

  “生态系统的建设很重要,但从根本上讲,我们也要有更直接的贡献,比如产生新的商业机会等”。在学院领导的指引下,已有20余年咨询管理经验的陈玮教授带领创新创业中心布局咨询业务。

  2018年年底,陈玮带领团队开始参与辅导一家汽车后市场的创业企业。这家企业于近日宣布完成了新一轮8000万美金的融资,这样规模的融资落地,放在投资相对冷淡的2019年确实算是一个超大事件。 “对于快速发展的创业企业而言,如何抓住最主要的矛盾,定义当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企业最难也最重要的课题。我们能够有机会为这样的企业提供陪伴式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聚焦问题,在一些领域促进他们有所成长,我们为自己能够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带来价值而感到高兴。”

  今年6月开始,创新创业中心还开始为中国旅游集团财务部门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财务领导人才。当时,北大汇丰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咨询业务不久,就从7家国际一线咨询公司及专业领域知名的机构竞标中脱颖而出,其中不易可想而知。

  从客户的反馈看来,选择创新创业中心最重要的是看中北大汇丰的品牌,同时看中咨询团队所呈现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中国旅游集团财务专业人员咨询项目中,要激活央企的财务团队,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财务领导人才,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标准、模型以及课程。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陈玮教授提出不仅要让这些财务人员把课堂上学的东西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而且要让这些身体素质不好、英语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有待更新的员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挑战4个不可能:没有考过CPA或者会计专业证的员工要完成部分科目的考试;结合个人情况制定有较大挑战的运动目标;英语基础薄弱的员工要在一年半内能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使用;推动企业内部创新,全班提出一个可放在董事长案头的对于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变革计划并且推动这个变革发生。

  “与其他高校的创新创业中心相比,我们不仅要有咨询,还提供更为正式的深度干预服务,就是创业者陪跑计划”。在创新创业中心创建伊始,海闻院长就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高要求,他希望创新创业中心可以培养出一批引领新经济的“独角兽企业”。

学术为本

  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创新创业中心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逐渐发展为具有战斗力的6人团队。“毕竟目前来看还是一个小型的团队,我们更加需要每个人的主动性。”陈玮教授非常看重团队成员的主动性,“我希望我们的团队不用扬鞭自奋蹄,所以总和他们说,Don’t ask for permission,ask for forgiveness(不要寻求许可,要寻求宽恕)。不要总询问这件事情能不能做,而要在法律及道德的框架内去做更多的事情。”在陈玮教授看来,留给未来一代青年人做事的空间越多,他们的创造性也会越多。

2018年11月创新创业中心揭牌

  “未来,我们继续围绕着创业者的痛点去做无中生有的事情,通过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方式,非常务实地对社会创新创业领域做贡献。”陈玮教授认为,海军类似于与创业者建立一些交往,提供一些非常现实的有交往的服务,比如举办创讲堂、学术论坛、创业大赛等。陆军是一箭封喉的巷战,比如组织创业者参加培训,为创业企业做咨询甚至创业陪跑。空军就是发表论文、白皮书或者出版书,让更多人了解创新创业的学问。

  在陈玮教授看来,学术输出以及学术领导地位的建立至关重要。“作为高校的创新创业研究机构,我们下一步要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这一年来,陈玮教授拜访了美国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的创新创业机构,并与他们建立了联系。

  “美国和中国都是创业大国,但是在理论建树方面,两国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陈玮教授介绍,“美国西部的硅谷有以创业4步法为首的帮助创业者成功的流派,美国东部的MIT创新创业中心有创业的24步法;这些都为美国的创业活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目前,创新创业中心聚焦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创业者失败的原因,陈玮教授希望通过研究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二是大公司如何借助创业的蓬勃力量来推动大公司的创新工作。“在创新创业的生态中,大企业与小企业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小企业创业的失败率比较高,大企业创新的失败率比较高,两者如果能够结合起来的话,也许可以互相促进。”

  谈及创新创业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陈玮教授说到:“海闻老师为我们确立了‘独树一帜,引领湾区’的发展定位。对标全球一流创新创业中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有全球视野和未来远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从一个发达的商业中心成为全球创新创业中心是我们的愿景与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各城市间科研、法律、金融、制造业优势互补,区域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培养“新经济企业”的良好条件。创新创业中心也将持续在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活动、咨询服务、研究等方面继续不断探索,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的创新创业热土贡献一份力量。

  (撰文:叶静 编辑: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