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校友熊康生:从南京佘村到新疆特克斯,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
2025-05-26 09:04:48
2023年4月7日,熊康生作为南京江宁援疆前方指挥组组长,带领21位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新疆。从东部江南到西北边陲,离家4600公里,无论是地理、物候、风俗,还是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熊康生来说,始终如一的是,扎根基层,做“看得见、摸得着”实事的初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最初选择去基层工作的初衷”。有机会来到新疆特克斯县,是偶然,是必然,也是熊康生人生的新起点。
初心:读研期间确定职业规划
然而,如果时间回溯17年,那时的熊康生并没想到过自己未来会去基层农村工作。2007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熊康生在北京一家国企券商工作,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熊康生参加了海闻院长主讲的北大汇丰商学院招生宣讲会。“汇丰商学院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都让我心向往之”。
▲ 时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招生宣讲会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
“我也想再去读一个研究生,好好地为自己读一次书。”2009年,熊康生如愿考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当时,熊康生是抱着读完研去高盛、摩根等顶级金融机构从事投行业务的期待。彼时,金融行业大环境蒸蒸日上,绝大多数北大汇丰的同学都选择进入金融行业。
但熊康生不愿人云亦云,他希望在实践、交流和思考中找寻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为了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同时了解其他院系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熊康生加入了北大深港经济金融协会、北大研究生会等众多社团。周末,他便约学长学姐吃饭交流,用排除法一点一点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世界之大,我想看看各个地方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于是,在身边大多数同学选择实习时,熊康生成为了一名背包游客,寒暑假时走遍了中国很多省份和城市,还在研一寒假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访学。
▲ 熊康生研一寒假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访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交流和读书的过程中,熊康生一步步确立了自己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兴趣。“想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情,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是最好的途径。”在基层可以接触到最广泛的群众,解决的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修一条路,建一个自来水厂,这些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情,让我有强烈的价值感。”熊康生说道。
起点:“沉住气”“有目标”“踏实干”
2012年,从北大汇丰毕业后,熊康生选择到了最基层工作,在江苏南京江宁区章村担任村书记助理。江宁区在南京城郊,是南京的老五县之一,大部分地方还是农村,刚刚离开象牙塔来到最基层,熊康生感到十分不习惯。为了克服角色转变的困难和心理上的不适,熊康生找到了两条解决方法:交流和阅读。他一边找有类似基层工作经历的学长学姐交流,听取一些建议和指导,一边阅读一些选调生基层工作感想日记,在学习具体方法的同时增强心力。慢慢地,熊康生在基层的工作渐入佳境。
2015年,熊康生调任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党总支书记,将佘村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逐渐打造成南京的网红村。佘村是江宁区青龙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古村落,这里朴素恬静,有连绵成片的明清古建筑。但囿于地理位置,2000多村民喝的还是水库水,面临“饮水难”“出行难”“就业难”的问题。熊康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从省水利厅争取了700多万的专项经费修建自来水管道,让老百姓从此喝上了干净卫生的长江自来水;从区交通局争取了2000多万的农路专项资金修建了4条6米宽的柏油路,将各个自然村联通了起来,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还为佘村确立了“旅游兴村,文旅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那时,熊康生经常骑着自己的小电驴到工地上,查看自来水和道路的修建情况。佘村后来入选了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名单,省委书记还亲自来村上考察调研。如今的佘村已经是南京知名的网红村,数次被央视专题报道。一到周末,这里人潮涌动,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做生意,村民人均收入已从当年的1.2万元/年提升至现在的4.2万元/年。“现在到佘村去,好多老百姓都会喊我去他们家里吃饭。”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熊康生更加坚定地去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 央视专题报道佘村美丽乡村建设
说起在佘村工作,熊康生总是会想起一次走访的经历。那是2016年的腊月二十八,寒风凛冽,熊康生和村主任一起带着棉被等生活物资去看望一位长期住在山上废弃采石场的村民。“可能很少有人上山看望过他,这个50多岁的黝黑壮实的大男人,紧紧握着我的手,眼泪噗噗地往下掉。”后来调走佘村的那天,熊康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一个大男人哽咽着说道:“能不能来送你一下,我一直想说声谢谢。”在佘村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更加坚定了熊康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不管以后走到什么位置,一定要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和好事。”
在基层工作,熊康生给自己定了三个基本要求:“沉住气”、“有目标”和“踏实干”。在基层做任何事情都要沉住气,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在基层工作,既要融入地方,跟地方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又不能随波逐流。“作为北大的学生,要像海闻院长说的‘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有自己的目标,都要踏踏实实,真干实干”。
选择:命运给了他新疆工作的机会
在南京江宁区工作十多年后,新的选择和挑战又摆在熊康生面前。
2010年3月29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会议要求全国19省市以灾区重建的模式来对口支援新疆。其中,新疆伊犁州由江苏省对口支援。
2023年年初,熊康生和家人原本计划暑期到新疆自驾游,命运却给了他直接到新疆工作的机会。2023年3月,南京市江宁区委选派熊康生作为援疆前方指挥组组长到伊犁州特克斯县援疆三年。“我的爱人和父母都支持我参加援疆工作,有了家人的理解,我也是更加勇往无前。”
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四面环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拉峻大草原”,也是中国唯一的“八卦城”,风景优美,文化多元。在这个仅有15万人口的县里,却有3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了约85%。“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热情的新疆人民,让来到这里的人心情都好了很多。”熊康生说道。
▲ 江苏省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新疆伊犁州看望江苏援疆干部代表(左一为熊康生校友)
熊康生在特克斯县的援疆工作主要围绕民生援疆、产业援疆、团结稳疆、就业援疆等几个方面来开展。在过去的两年里,共实施援疆项目42个,总投资1.62亿元。两年累计帮助特克斯县销售牛羊肉等各类农牧产品到南京约1.45亿元。投入1.12亿元高标准建设特克斯县江宁实验中学,预计2026年4月建成交付,可新增学位2000余个。投入3550万元高质量完成特克斯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科克苏镇中心卫生院项目,有效改善当地群众就医条件。实施“圆梦助学”项目,为665名新疆籍困难学生发放补助资金近350万元,助力各民族孩子圆大学梦。实施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帮助159名患者重见光明。为特克斯县牧区受灾群众和外地移民新建住房172户,改造危房44户,切实提升了当地老百姓住房水平。组织南京江宁商会企业开展结对帮扶,与特克斯县乡镇、村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近200家,累计捐赠达485万元,推动宁特两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促进民族团结。
▲ 北大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胜老师来特克斯看望熊康生校友(右二)
▲ 2024年7月,熊康生与在特克斯县的北大汇丰“千里计划”调研团师生合影
《国语》有言:“君亲师”,除了具体业务工作,抓班子带队伍也是熊康生的工作重点。所谓“君”,就是管理,让大家要守纪律讲规矩,熊康生组织制定了学习调研、议事决策等23个方面的《南京江宁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生活管理办法》,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有章可循。
所谓“亲”,就是关心,像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大家。每周末开展1次篮球或羽毛球比赛,每月过1次集体生日,每逢重要节日开展1次团建活动。熊康生在援疆指挥部还购置了跑步机和许多健身器材,“我带领大家跑步健身,过去两年组员平均体重下降10多斤,最多的减重近30斤,组员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这种变化也让他们的家人更加放心。”
所谓“师”,就是培养。除了向组织推荐提拔优秀组员之外,熊康生还组织了“疆悦读书会”,每周二11点到14点(新疆与内地有2小时时差),大家不带手机,坐在一起看自己喜欢看的书。“通过这个读书会,培养大家形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进疆两年,组员新取得副高职称8人、正高职称2人、考取名校博士1人,通过人数为历年之最。
▲ 南京江宁援疆指挥部“疆悦”读书会
感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人生很多选择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回首往事,熊康生感叹道。必然性在于自己对去基层工作的坚持,偶然性在于,当时他本已决定去西部某省乡镇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而南京是听北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偶然提起,因为离家近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说不定老天早已经给你选好了未来的路,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回想母校北大汇丰,熊康生用四个词来总结:“优秀”“开放”“严格”和“团结”。班里51个同学,有一半是从北大清华本科保送过来的,好多都是省市高考状元,同学们虽然背景不同,但都非常优秀且非常努力,现在都发展很好;此外,学院秉持国际化教育理念,老师和同学之间不同的想法和观念都可以自由交流;学院也被称为“商界军校”,军训、前一年半不准实习和严格的毕业论文要求都在中国商学院别具一格;“这里的班级,集体氛围非常浓厚,定期有班会,大家在一起做project,参加春秋游、军训等,当时我们班每个月还会过1次集体生日。”直至现在,班上同学还会经常在各个城市聚会。即便多年未曾联系,一通电话就可以将他们拉入回忆,无需过多寒暄和过渡。
▲ 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是熊康生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点,熊康生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还建议要多跟比自己年龄长、见识多、水平高的人交流。
对熊康生来说,三年的北大汇丰生活带来的收获数不胜数: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得到过很多老师的教诲。熊康生作为09级管理金融双硕班的班长,获得过“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还带领班级荣获“北京大学优秀班集体”。今年是学院建院21周年,“衷心祝福学院越办越好、更加辉煌;祝愿学院所有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祝愿学弟学妹都能找到如意的工作、过上满意的人生。”熊康生最后说道。
点开熊康生的微信头像:蓝天,白云,农舍,村庄,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农夫戴笠持锄于田地间,劳作不息。这个微信头像是熊康生到佘村工作以后换上的,多年未变。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是熊康生一直践行的人生理念。
· 人物介绍 ·
熊康生,200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期间成绩名列前茅,毕业时放弃保研进入职场,2009年考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就读于北京大学管理学与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项目。2012年毕业后选择到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章村,担任村书记助理;2015年担任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党总支书记;2019年担任共青团江宁区委副书记;2021年担任共青团江宁区委书记;2022年担任江宁区淳化街道办事处主任、南京江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2023年4月,作为南京江宁援疆前方指挥组组长前往新疆,担任特克斯县委副书记(正县级);2024年10月被提拔为南京市管副局级干部。
来源:全日制硕博办公室、公关媒体办公室
文字:刘怡琪(汇通社)
编辑:姜岸、成翔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