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巴曙松:探寻金融市场非理性现象背后的理性

2017-11-27 00:00:00


编者语: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市场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同时金融市场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依然受到政府的监管和制约,并非是一个充分自由的市场。究其原因,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参与者的不理性等等。本文是巴曙松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王健教授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余剑锋教授合著的《理性的非理性金融》所作序。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每天浮沉于金融市场上的研究者,不难理解市场上经常流传的这样的调侃:市场当然会回复到理性状态的,但是,关键的挑战是,你要在市场回复到理性之前,还不会面临破产的窘境,因为市场处于非理性状态的时间可能会比你想象的长。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市场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同时金融市场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依然受到政府的监管和制约,并非是一个充分自由的市场。究其原因,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参与者的不理性等等。这些特殊情况容易造成金融市场中看似非理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在金融市场相对成熟和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尤其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不少人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信心产生了严重动摇,社会上对西方金融市场的质疑与日俱增,也造成了大家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方向的反思。 

  如果我们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些金融市场的演进并非一帆风顺,最好的情况下也仅仅是按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推进,而且不少时候甚至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走走停停,中间还经常出现大规模的金融动荡与危机。尽管如此,西方金融市场仍然存在很多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许多经验与教训,更值得成长中的中国金融市场参考,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需要光大金融从业者和市场监管者对金融市场中的失灵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理性的非理性金融》一书正像书名那样,重点分析金融市场中产生看似非理性现象背后的原因,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这些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本书对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其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基于王健和余剑峰两位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年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者是领域中其他学者的专业经济学和金融学著作,有力支持了这些内容的严谨性和时效性。难能可贵的是两位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案例,把专业的学术研究成果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相信即使没有受过严谨学术训练的人,也可以理解其中的要点。这体现了王健和余剑峰两位作者长期分别在美联储和中美优秀的商学院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中所积累的专业功底。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受益匪浅。

  是为序。(完)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2017年11月23日(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