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学习管理的目的是知而不是行
2018-01-09 00:00:00
刘澜 领导力专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
学习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你和管理学者不完全一样的地方,在于你不是“学者”,而是“学习者”。管理学者只是学,你不但要学,还要习,将其付诸实践。管理大师德鲁克有句话在中国很流行:“管理是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那是不是说,我们学习管理的目的是“行”呢?
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我们学习管理的目的就是“知”,或者说是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思考管理的方式。
我们必须强调思想或者思考的重要性。思考和思想是一回事。思想的过程就是思考,思考的内容就是思想。
卓越的思考产生卓越的结果
知名领导力专家马克斯维尔花了多年时间,寻找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成功人士都有的一个共同点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卓越的思考。他总结说:糟糕的思考产生负面结果;普通的思考产生不出结果;好的思考产生一些结果;卓越的思考产生卓越的结果。
思想指导行动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非常喜欢引用这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它会成为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成为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这段话具体阐述了为什么卓越的思考产生卓越的结果。实际上,它说的是卓越的思考产生卓越的人。
理论是实用的
卢因是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也被传播学列为奠基人之一。卢因跟管理研究也很有渊源,他做了最早的领导力风格研究。不过,卢因最著名的是一句话:“没有比一个好理论更实用的了。”
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理论更实用的了。为什么?因为思想指导行动。
思想家影响实践者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段话,经常被人引用来说明(经济学家的)思想的重要性。我根据英文,把这段话重新翻译了一下:“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对错,都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更有影响力。事实上,世界基本上被它们统治着。讲求实际的人认为他们不受什么智识影响,但通常都是某个已经入土的经济学家的奴隶。”
顺便说一下,还没有成为管理大师的德鲁克参加过凯恩斯的研讨会。正是在这个研讨会上,德鲁克恍然大悟:凯恩斯是对商品感兴趣,而自己是对人感兴趣。德鲁克从此不再参加凯恩斯的研讨会了。
在这段话的前面,凯恩斯把经济学家(对商品感兴趣)和政治哲学家(对人感兴趣)并列,后面却把政治哲学家选择性遗忘了。影响世界的思想,不只是经济学家的思想,也包括政治哲学家的思想。实际上在经济学家是思想家中很新的品种,之前主要是政治哲学家。
这段话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词是“奴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思想家的影响,但实际上受到其影响,你是不自觉的奴隶。如果你是有意识、有选择地被其影响,你就不是奴隶了。你可以说是主人,把其思想作为工具来使用;或者是弟子,主动学习其思想。
人们的思想往往不清晰
著名管理学者维克也是个社会心理学者,不过他跟前面提到的班杜拉不一样,班杜拉只研究社会心理学,维克则是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管理,他的成名作就是《组织社会心理学》一书。
维克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在看见我说了什么之前,我怎么知道我想了什么?”
这句话可以有很多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言语(甚至行动)反过来也决定思想。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思想是不清晰的,我们需要让它清晰起来。前面凯恩斯的话,也有人们的思想并不清晰的意思:你不知道你的行动受到了思想的指导。既然思想指导行动,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的思想。
声称的理论不是实践的理论
组织学习领域的著名学者阿吉里斯 和舍恩 则提出,许多经理人声称他们是有理论指导的,但是他们声称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跟实践的理论(theories-in-use)——也就是行动中体现出来的理论——不是一回事。 简单地说,就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原因之一可能是虚伪。比如声称以人为本的企业主实际上对待员工很刻薄,声称自己重视沟通的上级根本不回复下属的邮件。如果是因为虚伪,这些经理人需要的不是更好的理论,而是更好的道德。
原因之二可能是糊涂。比如真心相信学习很重要的经理人没有能够高效地学习。对于糊涂的经理人,他们需要更好的学习理论,也就是能够让他们更清楚地理解并更容易地并付诸实践的学习理论。
德鲁克的意义
德鲁克那句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的话,在中国被过分强调了。这句话容易被有些人用来为自己的“无知”做辩解。以研究创新而知名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这样总结德鲁克的意义:“在彼得•德鲁克对经理人做出的所有贡献之中,最重要的是他教了我们如何思考。” 也就是说,德鲁克的意义在于他教了我们“知”,而不是“行”。
或者这样说,德鲁克教会了我们更好地知。学习管理的目的,就是学会更好地知。尽管知是为了行,但是我们要单独强调知。管理者每天都在行,他们容易忽视的是知。他们为了更好地行,必须要更好地知。
(编辑: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