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周黎安教授做客“南燕大讲堂”,基于地区竞争视角讲解中国特色政商关系

2025-01-07 08:46:15


  202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周黎安教授莅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做客“南燕大讲堂”(第117讲),为来自深圳大学城的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的政商关系:基于地区竞争的视角》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主持。

“南燕大讲堂”现场

  在讲座中,周黎安教授创新性地运用“官场+市场”理论,对地区竞争背景下政府(官员)与企业(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特征及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并侧重讨论了政府与非国有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他指出,中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塑造了独特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这种关系既非英美国家的“市场协调与保持距离型”,也非德国和北欧国家的“战略协调型”,同时还区别于日韩国家的“发展型国家”模式。他强调,中国的政企关系更主要体现在地区层面上形成“竞争性地区增长联盟”,“官场+市场”竞争互动塑造了“政绩-业绩”互惠纽带。

周黎安

  通过具体案例的生动阐述,周教授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以“政绩-业绩”互惠纽带结成的政商关系所具备的几个关键特征:属地排他性与歧视性,辖区内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基于绩效导向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绩效为主、关系为辅”、“对事且对人”、制度化与人格化相结合的混搭关系。他强调,中国的政商关系兼具制度化与人格化双重属性,这种关系区别于英美等西方国家边界分明、规则清晰的纯制度化政府与市场关系,也不同于传统社会基于血缘、地缘等社会网络的纯人情关系,以及世界范围内(发达和非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狭隘、特殊的政治庇护关系。他指出,在中国特色的地区增长联盟与政商综合体中,官场流动性决定了官场竞争驱动的政绩关怀的强度,市场(地区)流动性决定了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依赖性和谈判力,而一个地区政商关系的性质和特征受制于这双重流动性结合的程度以及政府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整合力度。

  最后,基于对“官场+市场”双重竞争机制所驱动的“政绩-业绩”互惠纽带的利与弊的分析,周教授展望了中国特色政商关系的未来演变。他认为,随着中央对地方官员考核体系的调整优化,政绩考核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有助于防止政商关系朝着“逐底竞争”(race-to-the-bottom)的方向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寻找更高的发展质量。他表示,未来,中国政商关系将从“地区增长联盟”走向“地区发展联盟”,但不变的是“政绩-业绩”纽带。他强调,随着中央大规模反腐以及国家治理对于程序和规则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商关系将以“亲清”的原则为最高标准,过去政商关系中的腐败、寻租、利益捕获现象将会显著减少,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现场观众提问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中国政商关系与英美、日韩等国家模式的差异及成因”“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地区政商关系作用机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等积极提问,周黎安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讲座最后,王鹏飞教授向周黎安教授赠予“南燕大讲堂”纪念牌。

王鹏飞教授向周黎安教授赠予“南燕大讲堂”纪念牌

来源:科研办公室、公关媒体办公室

文字:小半

编辑:木南

图片: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