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创讲堂院庆特别活动举行,《攀峰之路:“商界军校”二十年》发布
2024-12-31 09:39:57
2024年12月19日晚,“北大汇丰创讲堂”举行二十周年院庆特别活动,《攀峰之路:“商界军校”二十年》正式发布。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资深媒体人、知名纪实作家、《攀峰之路:“商界军校”二十年》作者沈清华,以及线上线下观众7万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了北大汇丰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北大汇丰经验”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借鉴与启示。
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攀峰之路:“商界军校”二十年》发布仪式举行,海闻与沈清华共同为新书揭幕。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记录了海闻教授带领团队南国铸梦的创业故事,反映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商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新书发布仪式
在对话交流环节中,海闻就沈清华提出的南下创院的初衷、发展壮大的关键、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启示等问题做了分享。
谈及自己当年创建北大汇丰的心路历程,海闻表示,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个理想指引下,自己当年选择回国联合创办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初衷不仅是从事理论和政策研究,还要普及经济学教育。他指出,二十年前,自己在认真考虑了北大在深圳建立一所一流商学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毅然选择南下创业,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
对话交流
海闻将北大汇丰创建和发展中的关键举措分为两类:一类是助力学院后来腾飞的奠基之举,如与香港大学合办双硕士项目、争取汇丰银行的捐赠与冠名,以及争取深圳市政府在用地和资金上的支持等;另一类是体现学院发展特色的创新之举,如创立“商界军校”品牌、引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以及成功创办英国校区等。
海闻总结分享了学院二十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一是目标高远,作为北大的一部分,汇丰商学院从一开始就定位一流,在合作院校、捐赠方、项目伙伴的选择上都坚持高标准;二是特色鲜明,学院在国际化办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全面的培养方案等方面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三是心胸宽广,在争取外部资源、国际合作和社会支持时,学院始终注意照顾对方的需求与愿景,不计较细微得失,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做事高效,抓住机会,速战速决,同时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对于暂时没做成的事,锲而不舍,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不轻易放弃。他强调,二十年来,在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深圳的特殊条件、北大的开放包容、学院的发展战略、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院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活动现场
谈到“北大汇丰经验”对创新创业的启示时,海闻认为,办学校与办企业虽然目标、“产品”、体制、管理难度、风险等都有所不同,但两者都需要有高远的目标、准确的定位。他指出,在确定目标、定位之后,要持续学习,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不断创新,同时锲而不舍,坚守长期主义原则。
沈清华表示,北大汇丰的创业史是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创业案例,希望各位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全面了解北大汇丰“从0到1”的二十年成长历程,深入体会商学院教育对商界人士成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并从中借鉴兴教办学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观众就 “AI时代的核心驱动力” “北大汇丰的未来发展”“图书写作过程中的最大收获”等话题与两位嘉宾展开交流。海闻指出,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AI时代,创新创业的精神是一致的,创新创业者在使用AI辅助的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谈及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海闻强调,学院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吸引全球顶尖师资、国际优秀学生来学院工作和学习,持续增强学院的行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新书展示
活动最后举行了新书签售活动,众多观众从深圳书城·南山城设立的购书点购买新书,有序排队等待两位嘉宾签名,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新书签售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深圳书城·南山城联合举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执行主任张坤主持。

活动现场

作者:沈清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2004年,海闻拿着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深圳创办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原深圳商学院)。短短20年,学院已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一流商学院。从争取全日制硕士招生资格,到在国内首创“双硕士”和“主修+辅修”培养模式;从获得汇丰银行冠名捐赠,到树立“商界军校”品牌;从设立北大首个海外校区,到聘请诺奖得主来院成立研究所……一次又一次地开拓创新,起于“远见”,成于“坚卓”。
本书记录了北大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带领团队南国筑梦的创业故事,反映了过去2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商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书中,读者不仅可以读到扣人心弦的商学院故事,还可以领悟到深植其中的企业家精神,并收获一份足以穿越时空、跨越行业、超越自我的智慧与力量。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
来源:创新创业中心、公关媒体办公室
文字:曹飞苑
编辑:木南、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