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师生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2024-12-10 09:18:17 信息来源:公关媒体办公室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率团参加年会并主持“海闻讲座”,学院组织了“Financial Markets”和“Technology Adop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两个自主专场,10余位师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海闻讲座”
王鹏飞
“海闻讲座”是中国经济学年会为感谢创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的卓越贡献而设立的年度重磅学术活动。今年“海闻讲座”的演讲嘉宾为伦敦大学学院(UCL)经济学教授Kalina Manova,她以“全球创新与全球企业”为主题展开讲座,聚焦全球化与贸易、增长和创新之间的影响。王鹏飞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北大汇丰专场一: Financial Markets
第一位汇报人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吴宜邹,她报告的文章为《基金评级机构和基金风格漂移——来自晨星评级改革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基于国内权威基金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针对风格基金实施的组内评级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探讨基金评级机构改革在缓解风格漂移这一委托代理问题中的作用。研究首次发现,晨星的评级改革显著降低了基金经理的风格漂移行为。此外,机制分析表明,评级改革后,基金评级与资金流量进行了风格因子风险调整,热门风格的吸引力下降,使得基金经理失去通过追逐热门风格获取资金流入的动力。最后,经济效益分析显示,追逐热门风格行为对基金业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改革有效减弱了这一负向影响。研究表明,提升基金评级信息的质量不仅有助于缓解基金风格漂移问题,还能提高投资者的福利,从而推动资本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吴宜邹
第二位报告人是2024级博士研究生薛镕荔,他报告的文章为《Financial Frictions, Work Effort, and Labor Market Fluctuations》。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含有劳动力搜寻匹配摩擦的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工人的内生工作努力和企业层面的金融摩擦如何在黏性工资环境下影响劳动力市场波动。模型的定量结果表明,内生的工作努力使工资的调整更为迟缓,但放大了失业、职位空缺与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波动,也使得金融摩擦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参数校准后的模型能够解释1964年以来美国78%的失业波动,且生成的数据路径能较好拟合2008年的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指标。基于美国BLS和Census的微观数据,文章还检验了工作努力、工资与就业的关系,发现其与模型的定性预测相一致。
薛镕荔
第三位报告人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陈碧潇,报告的文章为《Discount Rate Revision and the Mispricing Factor Zoo》。论文使用基于个股期权数据计算的公司折现率与折现率修正,将其应用于因子动物园,将将因子分为两类:反映理性风险补偿和错误定价的因子。研究发现,平均而言,错误定价因子在统计和经济上比理性因子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错误定价因子类别包括波动性、盈利能力、外部融资、卖空约束和动量。并且,错误定价因子的多空组合意外回报表现出强烈的时间序列联动性,其折现率修正也是如此。在控制折现率修正后,错误定价因子集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作者发现,折现率(现金流)修订解释了错误定价因子动物园的大部分时间序列(横截面)变化。
陈碧潇
第四位报告人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胡川,报告的合作论文题目为《Money, Platform Credit and Learning Dynamics》。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各类金融科技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数据优势,将消费贷款的受众拓展至传统金融机构未能覆盖的长尾用户群体,这使得大量 “信用白户” 能够在日常消费情景中使用信用作为交易手段。研究表明,重复使用平台贷款的过程增强了消费者对于借贷行为的认知,具体而言,当面对利率波动时,消费者能够逐步学习并合理地对信贷使用进行调整,这一行为有力地提升了货币政策向消费者端传导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本文构建了一个货币经济学的一般框架,解释消费者对于信贷使用的学习机制对于市场效率、社会福利的影响。
胡川
北大汇丰专场二: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第一位报告人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Seungjoon Oh,他汇报的文章为《Diffused Errors along Technolog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the 510(k) Medical Device Market》。论文探讨了技术错误如何通过“溢出效应”在医疗器械行业传播。当一个设备被召回后,其相似的“兄弟设备”更有可能也被召回,特别是当这些设备的制造商很可能已经从已召回设备中复制了技术错误时。这样的扩散效应不仅对已召回设备的制造商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还给竞争对手提供了通过获得市场份额和创新机会的可能性。
Seungjoon Oh
第二位汇报人是2024级博士研究生何朋羽,报告的文章为《How Regional Digitalization Shapes Local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Insights from Chinese Cities》。本文首先构建具有代表性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理论模型,发现区域数字化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增长率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而后基于地级市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发现:区域数字化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负面影响,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区域数字化水平越高,数字成瘾现象更易发生。最后,研究发现区域数字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在非东部地区和GDP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
何朋羽
第三位汇报人是2024级博士研究生陈辰轩,合作论文标题为《业余时间数字化学习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者数字化学习平均提高收入水平约9.05%,比居民数字化和正式教育的回报率略高,而且能弥补数字技术带来的替代效应。具体而言,数字化学习通过线上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弥补了线下关系网的不足;通过零碎化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工作能力,补充了正式教育的不足;而且,数字化学习受到劳动需求者的认可,从而提升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与传统的线下学习相比,数字化学习打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突破了地理位置限制,并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陈辰轩
第四位汇报人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毕斯源,汇报的论文是《全球气候变暖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的分析与定量估计》。论文构建了含有省际贸易及人口流动的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将结构模型匹配中国现实数据,本文发现在《巴黎协定》规定的2℃目标情形下:2100年中国实际产出下降8.53%(相对于2015年),农业、非农业产业都呈现向北方转移的趋势;人口呈现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的趋势,在不考虑人口流动时候,实际产出下降为10.16%,表明人口流动减缓了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进行《巴黎协定》规定的气候干预,那么气候变化将导致总产出大幅下降22.30%。定量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降碳”有一定的经济成本,但在气候变化损害经济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
毕斯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Seungjoon Oh主持了分会场,并对学生汇报做出详细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CFPS专场(一)
2022级博士研究生闫硕在CFPS专场中汇报了合作论文《经济不确定性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论文研究了经济不确定性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探究了潜在的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会降低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机制分析中,文章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家户层面的多维度微观不确定性指标,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通过传导到家户层面的微观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此外,经济不确定性也会通过影响居民的健康行为、时间分配,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影响其身心健康。最后,文章探究了数字金融和社会资本在经济不确定性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中起到的缓冲作用。
闫硕
经济学类图书展
本届年会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联合主办,共设有77个分会场,以及院长(主任)联席会议、理事单位会议、图书展、学术期刊论坛等活动。年会期间,学院展示了近年来主要论文发表、“北大汇丰”书系出版、《北大金融评论》发行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北大汇丰曾于2007年、2014年和2020年三次承办中国经济学年会,并连续多年在年会设立专场,为中国经济学教学与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