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二期未名湖金融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富德生命杨智呈校友解读保险本质

2015-02-12 11:19:19


  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此知之甚少。当一位名校毕业的精算师在一档中国的相亲节目里说自己在保险行业工作时,现场20位女孩子灭了他的灯。

  但最近,情况有所转变。在2014年底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新一轮牛市”中,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动作颇受关注。此外,中国企业对保险业牌照的需求和海外并购的热情持续升温。2015年2月7日,题为《解读保险之本质——另类金融》的第二期未名湖系列论坛在深交所大楼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深圳金融校友会、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合主办,证券时报、经济金融网支持。

  本次论坛聚焦保险行业。富德生命控股公司拟任总经理杨智呈在论坛上做了“解读保险本质-另类金融”的主题报告。中国平安集团首席律师姚军、华润信托创新部负责人马素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雎岚、某海外大投行保险行业研究员江丽就保险公司运作模式、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深圳金融校友会执行理事、深圳国际仲裁院长刘晓春出席此次论坛并致辞。




  本次论坛主讲嘉宾杨智呈,毕业于北京大学83数学专业,在保险行业声望颇高。杨智呈曾供职于新华人寿担任总精算师等职务,2009年底加盟生命人寿,历任总精算师、总经理,兼任生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副董事长,兼任中国精算师协会常务理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杨智呈还是我国第一批认证的中国精算师,曾赴哈佛大学学习商业管理,于瑞士苏黎世保险集团积累工作经验,他开创了中国大陆保额分红机制,被业界誉为“中国保额分红之父”。

  在主题演讲中,杨智呈用一串生动的故事介绍了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轨迹,深入浅出地指出保险行业是集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三位一体”的产物,目前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杨智程认为巴菲特模式成功的秘诀在于“冷钱不怕热炒”,因为保险的负债属性决定了其在长期投资上的优势,由于不必过于担心短期波动的风险,保险资金比其他资金更能守得住。

  根据新国十条和国务院对保险行业的战略规划,保险行业将在国家治理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从中等收入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过程中,保险的需求将极大激发。未来,中国保险业将以2倍于GDP的增速发展。目前正在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养老险、健康险税优计划,将逐渐改变中国高储蓄率的现状,这个过程中保险行业将大有可为。杨智呈预言,若干年后,,中国大金融集团、大财团、大资金的供应方都将与保险机构有关。




  中国平安集团首席律师姚军对于保险公司股权收购风险、互联网金融中的法律问题给出了指导建议,华润信托创新部负责人马素春阐述了对巴菲特模式、“金融混业”的理解,他认为当前保险行业的关键在于投资实力能否跟上的问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雎岚认为,中国保险行业已经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的保险意识正在苏醒觉醒,从过去被动买保险到主动了解保险的趋势明显。在保险行业新国十条等战略规划带来的新常态下,保险公司面临大量的发展机会,但是这些制度红利还需要等待法律制度的完善来慢慢释放。

  海外著名投行保险行业研究员江丽从投资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认为,A股保险股短期内有技术调整的需求,但H股保险股目前的价值和基本面并未发生太大偏离。由于国内保险公司业绩的增长良好,从中长期来看,保险股值得期待。




  论坛上,台上嘉宾和台下校友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北大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得到充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