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HBS留学生的中国课堂 | 走进“三一”,走近社港,走向世界

2017-04-13 10:46:5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7年4月7日-8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国研究》课程实证考察团的23位留学生,在海闻院长的亲自率领下远赴中国内陆——湖南省,展开实地调研活动。该课程责任教授黄海峰教授在学院的支持下,摸索出一套针对国际学生的沉浸式教学方法,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既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又了解中国国情的国际人才。
 
  此次湖南之行还得到了北大汇丰商学院师生的广泛支持,其中副院长任颋教授、Young Joon Park教授、史蛟教授、刘阳教授也亲自参与到调研中,与国际学生一同参访三一重工、实地支教、探访中医院,让留学生们深入中国企业与新农村,了解中国产业发展、教育状况与文化遗产,为其中国求学生涯编织难忘的回忆,积累鲜活的调研经历。
 
走进三一,探访全球顶尖机械制造企业
 
  以“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为企业愿景,三一重工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践行怎样的国际化路径?4月7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师生访问团参访三一重工长沙总部,自此开启了湖南实地调研之行。
 
  作为一家湖南本土的民营企,三一重工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的制造商,跻身世界全球五大工程机械制造商,曾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公司之一。三一重工自2002年开始向摩洛哥出售产品,开启了国际化之路。十年后,它凭借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一举改变全球行业竞争格局。
 
留学生参观三一重工厂房与企业控制中心
 
  在三一重工总裁助理陈静等人员的陪同下,北大汇丰师生首先参观了三一重工的展厅,深入了解其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随后,留学生们还在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与企业控制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留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机械的装配流程、智能监控及材料配送等体系,更悉知了其背后的品牌故事,比如包括迪拜塔、北京奥运场馆、伦敦奥运场馆、巴西世界杯场馆、香港环球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都离不开三一的设备。
 
北大汇丰商学院师生与三一重工展开会谈
 
  在会谈中,三一重工集团总裁向文波,副总裁、国际业务总裁周万春等企业领导与北大汇丰院长海闻教授一行师生,着重探讨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人才的引进等问题。据周万春先生介绍,从大举投资印度,发展美国制造基地,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到近年在巴西投资建厂,三一重工的国际化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他认为,三一国际化的经验在于,实施事业部和国际总部“双轮驱动”,配备市场开发团队、决策团队、支撑团队“三驾马车”,通过海外并购和合作,推动产品、人才和文化的本土化,从而实现国际化布局。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回答留学生的问题
 
  23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与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深入交流,从企业家与企业管理的视角,真正了解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以国际人才的优势参与到该进程当中。他们就三一重工在国际并购、劳动力转移、智能化与未来战略等角度提问,向文波总裁做了详尽的回答。
 
问题一:国际并购,走本土化国际道路
 
  “三一进行国际并购,并不是为了获取具体的某项技术,而是为了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指出,就机械制造而言,德国与中国制造企业存在相通之处,差异在于思维方式与管理风格的不同。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PM)主要是通过并购国际顶尖企业,以最低的成本高效推进国际化进程。三一通过并购获得了PM全球成熟的营销网络和渠道资源,以及国际知名的顶级品牌资源,而“PM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利润也稳步提升”。
 
问题二:劳动成本增加,适应全球产业转移
 
  “相比欧美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还是有比较优势。”向文波先生认为,三一重工在全球其它地区建立工业园或生产厂房时,考虑的不仅是成本问题,还涉及效率与需求的因素。以三一在印度投资建工业园为例,选址印度而非日本并不仅是出于劳动力成本考虑,而是因为印度有更大的市场,其机械制造的潜力与开放程度更好。此外,印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产品运输到非洲等地区的成本与效率更高。
 
问题三:智能化时代,三一的工作原则
 
  智能化与数字化是时代的趋势,三一在该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向文波先生在回答留学生关于三一的智能化战略时指出,“过度智能化不是目标,不能让智能化夺去劳动乐趣。”三一将在劳动力消耗环节推广智能化技术,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并且会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定制产品的制造环节,但其原则是智能化不能完全取代员工的作用,使员工丧失工作的乐趣。
 
问题四:不确定年代,三一的应对策略
 
  在“黑天鹅”频出的时代,向文波先生认为三一重工会以积极的态度制定策略。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他相信这位企业家出身的总统的策略最终应该是会趋于“企业家式”的理性,即使并非如此,三一仍能够根据实际形势,制定相应的策略,寻求“不确定”年代的机遇,变得更为强大。
 
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介绍学院国际化情况
 
  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对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水平表示赞赏。他期待,北大汇丰与三一在未来展开深入合作,三一为北大汇丰培养的留学生人才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北大汇丰为三一的国际化提供智力支持。此外,他还介绍了筹建北大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的情况,希望三一重工成为中心企业案例库的重点研究对象。国际总部总监周万春、人力资源本部总监刘志明最后具体介绍了三一重工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人才实习机会等,欢迎北大汇丰的国际人才来三一实习与工作。
 
三一重工参访合影
 
传播绿色教育,了解中医正骨的悠久历史
 
  在行程的第二个环节,北大汇丰湖南访问团前往湖南省社港镇的双狮坪中学开展支教活动。社港镇地处浏阳、平江、长沙三县市交界处,近年来以自身优势营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氛围,大力推动经济、教育与交通事业的发展。来到双狮平坪中学,北大汇丰留学生分成四个教学小组,由任颋副院长、Young Joon Park教授、史蛟教授、刘阳教授等作为各小组指导老师,分别进入该中学四个班开展教学互动。
 
国际“老师们”教学生做英文自我介绍
 
  留学生们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有梯度的教学计划,制作了详实生动的ppt课件,设计了英语教学与课堂互动的环节。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老师们”,运用绘画猜词、英文访谈及自我介绍等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打破了学生们口语表达的畏惧心理,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之前我们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掌握不全面,所以担心能否把握好课程的难易程度,但最终我们所准备的教学资料与互动环节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来自玻利维亚的留学生Jason L. Yu.感叹道。这位双语流利的玻利维亚华裔在支教活动中担任中西文化的沟通桥梁,此前他与几位北大汇丰的留学生还凭借为低收入社区提供科技服务的项目,斩获霍特全球案例挑战赛(HULT Business Challenge competition)一等奖。
 
学生们演奏葫芦丝
 
 
  支教活动结束后,双狮坪中学学生为北大汇丰商学院一行师生进行了手风琴、葫芦丝、口琴、筒管乐的表演,体现了该中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乐”:首先是“快乐”,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其次是“音乐”,双狮坪中学所有师生都会一门或以上的乐器。北大汇丰院长海闻教授当场题字,并将“乐”字墨宝赠予双狮坪中学,希望校园有书声、笑声、乐声。
 
芬兰留学生 Lotta Matikainen 为学生写寄语
 
瑞士留学生Pascal Hoedel为学生写寄语
 
 
长沙华翔天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无人机航拍
 
  此后,国际学生们深入当地农户家庭,了解社港镇的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还参观了革命烈士寻淮洲故居、制作特色食物青团,并就当地环境资源优势提出了发展建议。黄海峰教授说:“这次湖南之行,也包括了解新农村建设,为国际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理解中国创造了条件,许多国际同学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
 
参观革命烈士寻淮洲故居
 
  社港镇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亦是“江氏正骨术”发源和传承之地。在湖南之行的次日,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国际学生还访了位于社港镇的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在院内医生与护士的陪同下,他们参观了医院的配药房、诊疗室、病房、理疗室,并听医生讲解如何运用中医正骨术,结合中西医疗法为病人诊治。
 
海闻院长与留学生参观中医药房
 
  据院长江林介绍,名列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氏正骨术”发源于清朝末年,由江林的祖父江丕佑始创,经江林之父江述吾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虽然地处浏阳边陲,社港镇的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门诊每天都要接待500多个患者。
 
  对于医生的身份,江林院长有着自己的理解,“身为医生就要减轻病人的痛苦,包括身体和经济两方面的。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不住院就让他们回家调养。”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本着低手术率、低费用的原则,研发了治伤散、治伤药液、活血散等国家专利药物,治愈了成千上万的骨伤病患。此外,院长还就留学生提出的中医诊脉、阴阳调和、医院运营、医师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希望中医疗法以后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与传承。
 

江林院长介绍“江氏正骨术”的历史

 
  “我本以为医生会给我敷医院特制的绿色中药膏,但他只是用银针扎了一下我右手的虎口处,消除了我左脚外脚踝扭伤的疼痛。” 缅甸留学生Thin Yin Hteik说,她前一周打羽毛球刚扭伤了脚,这次调研正好在骨伤科医院体验了中医治疗。
 
  “湖南之行是一个难忘的经历。作为未来的商业领袖,留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商业、社会文化,这次湖南调研无疑提供了这样的契机。随着留学生在调研中更多地解中国,我们会更愿意留在这里,开展自己的事业。”作为《中国研究》课的助教,德国留学生Julian Barg参与了包括此次湖南调研等多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他认为让留学生组织和参与鲜活的中国研究活动,不但体现北大兼容并包的传统、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承。
 
湖南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参访合影
 
  目前,北大汇丰商学院在读留学生达到200余名,其中包括20余位港澳台学生,遍布全球近40个国家。作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商学院,北大汇丰一直以来注重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开设《中国研究》等创新课程帮助国际学生“从走进中国到了解中国、从理解中国到喜爱中国”,培养跨国界的复合型人才。在此次湖南之行中,来自北大、清华、中财、华中科大、湖南师大等高校的志愿者,在北大校友、南雁公益基金理事长谢清送的组织下,也与留学生一起参与支教活动中。课程责任教授、北大汇丰院长助理黄海峰坦言,《中国研究》开设四年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一批文化使节、造就一代商业领袖、选拔一群绿色天使。”
 
留学生3月参访深圳华为总部
 
  国际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移动的中国课堂,参观了华为、腾讯、三一重工、华大基因等世界顶尖企业,聆听企业家精彩分享,参与实习活动,从中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管理与社会责任问题。此外,留学生每年还有机会去到深圳之外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从连续三年的屏山县锦屏镇支教到今年湖南浏阳社港镇支教,他们在乡村支教活动中,深入了解了中国的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爱心,也实地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承。
 
  这些不同肤色、种族、文化的留学生,出于不同的原因在这片南燕的天空之下相遇。当被问及为何来中国深造时,“机遇”是出现频率颇高的词,他们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观念与商业理念,抓住中国的发展机遇。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北大汇丰的留学生将通过生动的《中国研究》课堂,走进中国顶尖企业,走近中国的城乡,走入中国的历史,再走向世界舞台,最终成为中外友好的和平桥梁。
 
(撰稿:金颖琦; 摄影:邓军、颜佳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