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黄海峰教授出席首届“一带一路”中葡经济论坛

2017-05-08 09:43:11


  当地时间5月2日,首届“一带一路”中葡经济论坛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成功举办。中国驻葡萄牙大使蔡润、葡萄牙经济部长曼努埃尔·卡布拉尔、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参赞舒建平、里斯本常务副市长Carlos Castro、葡萄牙经济部国际事务总监Artur Lami、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郑红深、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徐蕾、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鑫、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处杨春燕、葡萄牙中华总商会会长蔡文显、中央党校教授赵磊,以及葡萄牙政商文化界重要人士、当地侨团代表、中资企业负责人、中国留学生、华文媒体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也专门发来视频祝贺此次论坛召开。

  论坛上,中葡专家就加强海洋科研、港口物流建设等“蓝色经济”领域合作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驻葡萄牙大使蔡润、葡萄牙经济部长曼努埃尔·卡布拉尔致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海峰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的主旨演讲。

《“一带一路”共同市场的经贸、金融与投资机遇》论坛对话

  在演讲中,黄海峰教授重点探讨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起与会嘉宾们的深刻共鸣。黄教授指出,在历史意义上,“一带一路”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国、印度、希腊世界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现实意义上,有学者提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就是当年的“马歇尔计划”。黄教授认为,“马歇尔计划”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而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而言的合作性倡议。“一带一路”是彻底摒弃冷战思维,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趋势,其内涵和意义远远胜过了当年的“马歇尔计划”。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黄海峰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主旨演讲中,黄海峰教授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投资融资份额和世界均衡发展等三方面具体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代表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黄海峰教授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所谓的地缘政治“空旷区”,应该逐渐被关注。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扩大对各地的投融资份额。黄海峰教授指出,中国应利用好自身30余年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发挥自己在外汇储备和对外投资等多方面的优势,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的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共同享受进步成果。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均衡发展关系紧密。黄海峰教授深刻剖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目前的“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全球化,广大内陆地区并未融入到“全球化”的大家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内陆地区具有无限大的发展潜力。黄海峰教授强调,“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共同发展”,注重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希望打造的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黄海峰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促进和平发展的橄榄枝、是推动文明航程的指南针、是实现融资融智的大平台,是中国繁荣与世界和平的梦乐园;而且也显示了世界联通共享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世界命运共同的中国责任、展现了世界和平共处的中国道义。

  在中葡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成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期望中葡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两个国家乃至中欧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毫无疑问,只有中欧携手,才能再现昔日“一带一路”荣耀,全球的“蓝色经济”也必将发展壮大。

黄海峰教授与新里斯本大学副校长João Sàágua在论坛上合影

  经济论坛闭幕后,会议嘉宾、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商学院院长丹尼尔邀请黄海峰教授顺访学院。在人民网海外版葡萄牙新闻网执行总编辑程韵如女士的陪同下,黄海峰教授着重介绍了北京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领导下的汇丰商学院的国际化合作和各个教学项目的基本情况,丹尼尔院长祝贺北大汇丰取得的成就,真诚地表示,“我们对‘一带一路’保持开放的态度,它不仅是经贸交流,更是文化教育交流,期待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诚然,合作本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合作,我们期待中葡两国开辟越来越多的合作共赢通道。

黄海峰教授与新里斯本大学商学院院长Daniel Traca交流

左起:新里斯本里斯本商学院戴晴蕾教授、院长Daniel Traca教授、北大汇丰商学院黄海峰教授、人民网海外版葡萄牙新闻网执行总编辑程韵如女士

  (撰稿:张喆,编辑: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