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蕾:古典文学名著里,藏着我们所有的人生丨 耦耕读书会之二十四
2019-11-06 11:33:25
真正的经典,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阅读经典,可以照见自我,照见众生。2019年10月30日,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腾讯•大家专栏作家、《文汇报》专栏作家刘晓蕾老师做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耦耕读书会,讲述了古典名著《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认为这三部名著,呈现了三个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世界。
刘晓蕾博士做客第24期耦耕读书会
《水浒传》:人性中的一种破坏力
在很多人看来,《水浒传》“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是一种正面力量,代表了英雄侠义。但刘晓蕾博士认为,《水浒传》的文字当然很精彩,但这种价值解读是有问题的。在她看来,《水浒传》里的社会,法律失效人心散乱,普通人的生存很艰难。但所谓的梁山好汉,大多数都不是被逼上梁山,他们只相信暴力,常常滥杀无辜,他们的反抗是非理性的,没有内在价值支撑。这是一个混乱的社会,他们怒气冲天,拳头所向往往是普通老百姓。刘晓蕾博士认为,《水浒传》代表了我们人性中的一种破坏力倾向:为了破坏而破坏。因此,这是一个比较黑暗的、不正常的社会。
讲座现场
《金瓶梅》:欲望化生存
那些在《水浒传》里动辄被杀的小人物,在《金瓶梅》(《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世界里,却活了下来,他们个个做起了生意,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打着各种小算盘,西门庆也成了成功的商人。刘晓蕾博士说,最初读《金瓶梅》的时候,认为这些小人物太卑琐了,太没底线了,但读得多了,却看见了自己,看见了社会。这些小人物固然贪婪,但也没有伤天害理,《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有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他笔下没有英雄,没有好人,也没有真正的坏人,他让我们看见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但他给予的是宽容和谅解。
刘晓蕾博士认为,《金瓶梅》让我们放下幻想,放下傲慢,学会谦卑和诚实,去正视人性中的另一面,看见我们沉重的肉身。
刘晓蕾博士演讲中
《红楼梦》:无用而美好的时刻
《金瓶梅》跟我们的时代,有很多重叠的地方,呈现了一个正常的复杂的生存世界,但其中每个人都生活在欲望的层面上,无心也无力进入到更高的精神空间,来反观世界和人生,更无暇问自己:“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到哪里去”。
《金瓶梅》写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红楼梦》则写了我们可能的未来,解答了“什么样的人生值得一过”的千古大哉问。
刘晓蕾博士认为,《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可能是我们拥有过的但如今失落了的世界,也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拥有过但未来一定会拥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作诗,可以思考,可以看清自己,可以有更丰富而独立的精神层世界。
具体而言,刘晓蕾博士表示,《红楼梦》里大致有两类人,一类是有用之人,比如王熙凤和探春,她们都有高度的专业精神,想在现实层面有所作为。还有宝钗,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上有丰富的经验。
另一类是无用之人,比如宝玉和黛玉,他们在精神层面上丰饶而高远、无用而美好,让我们看见爱、美和自由。黛玉葬花,宝玉恸倒,是《红楼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动人最闪亮的一刻,这不仅是行为艺术,而且是哲学——既然人终有一死,那就活出更鲜烈更有价值的人生。
刘晓蕾博士还说,宝黛的爱情,是最好最深情的亲密关系,他们特别会沟通,一个有耐心,一个不记仇,在精神世界上又能够惺惺相惜。
读《红楼梦》,会让我们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更温柔更有弹性,更有同理心,对他人的境遇更能感同身受。
讲座现场
在交流环节中,现场听众提问非常踊跃,比如《水浒传》与《金瓶梅》为什么会写同样的人物?无用而美好和有用而美好的关系?对现实中的婚姻制度如何看?刘晓蕾博士一一作了回答。
听众提问
读书会结束前,北大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经济金融网主编本力老师代表学院为刘晓蕾博士赠送了纪念品表示感谢,并合影留念。
本力老师代表学院赠送刘晓蕾博士纪念品
本期讲座是耦耕读书会第24期、腾讯•大家沙龙第106期。耦耕读书会由北大汇丰商学院MBA项目办公室、腾讯•大家、经济金融网主办,旨在为商学院营造读书氛围,引导同学们主动读书、深入思考。
(撰稿:曾惠;摄影:吴坚;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