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英国校区与建行大学伦敦学院举办线上研讨会 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银行金融业的影响
2020-07-03 15:14:09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的大规模干预引起全球哗然。此次公共健康危机的处理失当导致了美国的高失业率,而高失业率会对导致银行贷款违约暴增。由于美国商业贷款合同的高度证券化,大量贷款违约会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由此,面对疫情导致的高失业率,市场担心它是否会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崩塌的导火索? 美国政府是否还会对公司进行保释?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处理措施将如何影响全球市场呢?
2020年6月25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与建行大学伦敦学院合作举行线上讨论会,邀请英国萨塞克斯大学金融学教授、《银行与金融期刊》主编、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客座教授Carol Alexander就“新冠疫情对全球银行金融业的影响”话题作分享。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行长杨爱民和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外汇交易、利率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专家Alexis Stenfors出席研讨会并作点评。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学者、银行与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及北大学生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
Carol Alexander教授回顾了美国从罗斯福总统开始所实施的货币政策。从1930年开始,美国就已经利用货币政策改革、操纵金价以及加强经济刺激来掩饰经济衰退。二战后,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增强美国的主导地位。到尼克松、克林顿和布什时期,经济危机导致许多商业银行破产,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逐渐瓦解。2010年至2015年,美国政府一方面保释银行等金融机构,另一方要求美联储注资助力恢复经济。同时期,欧洲和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了美国经济霸权的主要威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经济衰退,美国政府继续通过大量增发货币刺激经济,不断为金融市场“注水”。其中还包括运用新型数字货币对市场进行操控的战略,导致证劵市场变化与实体经济脱离,资产通胀,美元贬值的风险不断上升。美国对金融市场“注水”的救市政策给全球经济埋下了“定时炸弹”,也降低了美金保值预期。
在点评和交流环节,杨爱民行长介绍了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政策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控制举措,并从涓滴经济学的角度做了解读。随后,北大汇丰英国校区主任刘芍佳教授、Alexis Stenfors博士围绕“未来全球金融体系治理的重塑由谁主导”“普通民众在本次危机中对商业银行的信任程度”“虚拟货币的价值与未来前景”等话题与Carol Alexander 教授做了深入交流。
(撰稿:刘芍佳、杭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