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另类投资系列讲座第十三期丨佛教造像艺术VS 27倍交易心法

2021-05-05 14:13:56


  2021年4月24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RMIRC)与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中期)合作,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十三期北大汇丰中国国际期货另类投资系列讲座:佛教造像艺术VS 27倍交易心法。截至直播结束,累积观看直播逾千人次。
 
 
 
  嘉宾介绍
 
  黄阳兴
  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及硕士、文学博士。现任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致力于中国艺术史、唐宋文学与文物等相关研究,策划了中国佛教艺术与书画、陶瓷等诸多重要文物展览。2017年获深圳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5月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温勇
  实盘大赛金牌讲师。1993年进入期货市场,曾出任国内期货交易所早期“红马甲”,曾任中国国际期货金属事业部产业研究员及部门负责人、中信期货市场部负责人。参加过新加坡大型期货同行学习,近20年对历次各品种大趋势行情做过准确预判。现任深圳瑞克投资公司总经理。2020年参加期货日报实盘比赛获得净值27倍回报。
 
 
  讲座内容: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与收藏投资
 
  首先,黄阳兴博士为我们勾勒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与造像艺术的演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汉魏晋——佛教初传与“佛教征服中国”
  (二)南北朝——西来传法高潮与南北造像鼎盛
  (三)隋唐——佛教世俗化与造像艺术全盛
  (四)两宋(辽金、西夏与大理)——儒学复兴,佛教中国化(禅宗与文人)
  (五)元明清——汉藏融合与唐宋遗韵
 
 
  第一时期:汉魏晋时期
 
  汉佛教初传中国借助了东汉道教的诸多语言与图像模式。在中国汉地佛教造像艺术史上,东晋的顾恺之、戴逵与其子戴颙初步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北方十六国则更多表现出浓郁的西域佛教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十六国时期的北凉金塔寺石窟以及一些早期鎏金铜佛像等。
 
 
 
  第二时期:南北朝时期
 
  北朝时期(386-581年),东来传法僧人众多,佛典翻译与西行求法也是一个高潮,皇室贵族支持佛教,北方石窟开凿兴盛。北朝开始表现出西域风格,孝文帝改革后佛教艺术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象是核心特征。北齐又受到笈多艺术的强烈影响。南朝方面(420-589年),刘宋时期陆探微在顾恺之、戴逵等基础上创造的秀骨清像,“使人懔懔,若对神明”,至此,南朝佛像逐渐呈现出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风貌。梁武帝大兴佛教,佛典翻译与义学鼎盛。梁武帝甚至多次舍身出家,群臣多以亿元捐资寺院赎回“皇帝菩萨”。南朝后期佛像又呈现出“面短而艳”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洛阳的龙门石窟,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齐“薄衣贴体”佛造像、四川万佛寺出土南朝造像等。
 
 
 
  第三时期:隋唐时期
 
  隋代拉开了隋唐佛教造像艺术走向高潮的序幕。到了唐代,随着中西丝绸之路畅通,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法形成第二次高潮,佛典翻译大兴,造像趋于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尤其菩萨形象丰腴多姿。比如玄奘带来了新的经典与造像,影响了初唐佛教艺术的转变。五代时期则是佛教彻底中国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龛、敦煌壁画与彩塑、四川石窟雕塑以及五代吴越的鎏金铜水月观音菩萨像等。
 
 
 
 
  第四时期:两宋时期
 
  随着国际环境变迁,陆上丝绸之路被逐渐阻断,外来思想不再成为影响佛教发展的动力。佛教逐渐全面中国化,禅宗一枝独秀;语录体盛行,中国化的禅宗散圣、观音、地藏与罗汉像等信仰与图像艺术开始流行。两宋时期,由于政府严令禁止,鎏金铜佛造像者极罕见,佛教木雕、瓷塑与泥塑、禅画艺术进入高峰。与之同时期的辽金、西夏与大理等周边民族政权也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佛教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海外博物馆藏诸多木雕观音像、陕西长子县北宋造像和四川安岳石窟的北宋水月观音等。
 
 
 
 
  第五时期: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即确立藏传佛教为“国教”,藏传佛教大举进入汉地,汉藏融合成为新时期佛教艺术的主流样式。蒙元时期,宫廷非常重视佛像的工艺技术。到了明清时期,宫廷造像承袭了蒙元开创的汉藏融合造像样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西藏日喀则的夏鲁寺五方佛壁画和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金刚持菩萨像等。
 
 
  回顾完佛教造像的发展史后,黄博士详细阐述了造像艺术的收藏投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佛教造像艺术主要类别,二是造像艺术的价值案例。
 
 
  具体来说,造像艺术主要包括绘画(纸、绢、麻、缂丝)、石刻、泥塑、木雕(夹纻等)、鎏金铜(金银铁)和陶瓷塑等。造像艺术的价值案例不胜枚举,比如:2016年的“辽十一世纪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左巡院验记官检款”的成交价高达13,570,500欧元;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在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 3.48亿港元成交。讲座最后,黄博士还为观众们推荐了两本书,分别是梁思成所著的《佛像的历史》和阮荣春、张同标所著的《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
 
 
 
  讲座内容:27载期货交易心法
 
  首先,温勇总为我们介绍了自己的从业历程,他说:理念的形成来源于从业经历。具体来说:
 
  第一,一米多厚的手绘图帮助他累积了优势的盘感;
 
  第二,通过对产业的研究,意识到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第三,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说明宏观的灰犀牛普通人是无法躲避的;
 
  第四,2006年有色金属的波动,深刻体会到金融属性的威力;
 
  第五,2015年的股指,领教了火候(四维)的分量;
 
  第六,2018年的苹果,说明调研极其重要。
 
 
  然后,温总向我们介绍了2020年的交易经历及逻辑:具体来说,包括2020.3.16的锡行情,2020.7.20的白银行情,2020.10.14的天胶行情等。他强调,做期货不要埋头走路,更要抬头看!正是对几个大行情一次次的精准捕捉,才成就了财富倍增器。首先,是他对沪深指数的把握;其次,是他对国际木材的价格追踪;再次,是他对2010、2016年天然橡胶的行情把握等等。
 
 
  他提出,新行业意味着新概念,蕴育着新的商机,必定隐藏新的财富,天然气、铝、锂和铂金等,可能会是未来不错的投资选择。
 
  接下来,他从实操领域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分析方法交易技能。市场投资分析的方法由以下几点组成:(1)深入产业链,了解行业总体形势;(2)深入行业微观,了解具体细节;(3)编制产业平衡表,掌握供求矛盾;(4)关注政策动向,预见市场波动;(5)深入调研,把握最新信息。
 
 
  在交易技能方面,他认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要有“天予弗取,反受其咎”,与时俱进的操作策略。期货的一天好比股票的一年。投资者最大的成败在于对心态的控制,如果把止损出局变成止盈退出,或许你的期货生涯会发生神奇的改变。正如英国谚语所说,Take care of the pence and the pound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总结来说,如果每个人把短期处理好,那么趋势也不在话下。要时刻提醒自己,期货市场先求生存,后谋发展。
 
  (2)不要忽视常识和规律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美元与大宗尤其是贵金属与基本金属的对应关系;原油是如何影响能化产业?股指与利率间有什么对应关系?养殖周期与油粕的关系等。一个能赚钱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看穿规律的人。
 
  (3)明确任何行情都是有生命时效的。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或早或晚都不行,早了扛不住,晚了出风险。而面对不同行情,采取的策略自然不同:见了兔子要撒鹰,追到悬崖要止步。想要选对时机,应用好技术会事半功倍。
 
  (4)牢记国际政治与经济紧密相关。期货人要有眼观四面、耳闻八方的敏锐:当看到朝鲜半岛的飓风立刻想到主产区玉米;看到MWZ事件马上想到菜油进口;看到智利地震马上想到铜,看到美伊关系缓和很快想到油价等等。
 
  (5)错过了怎么办?面对错过,不要灰心,而是及时调整心态。市场有市场的运行规律,既有上山,必会下山。没有一只小鸟可以永久飞在天空中。
 
 
  问答与交流
 
  两位嘉宾的分享结束后,网络观众们积极地提问和响应。在互动环节中,大家就佛像的投资价值点、不同类型的佛像价值比较,未来期货市场投资新机会等提出问题,嘉宾们一一详细解答。讲座圆满结束,嘉宾们合影留念。
 
 
  
  (撰稿:周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