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届北大汇丰 “黉门对话”在英国校区举办

2021-12-14 08:43:55


  语言是孕育文明的载体、连结文明的纽带。英国时间2021年12月4日,首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黉门对话”在英国校区举行。活动主题为 “比较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由三场“对话”和一场特邀文化讲座组成。160余位中英两国学界、业界相关人士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
 
  北大汇丰英国校区主任刘芍佳在欢迎辞中首先向参加本次“黉门对话”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加深中英两国在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学者、教师、学习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汉语国际教学发展。
 
  第一场为“专家对话”,伦敦大学学院(UCL)东亚事务助理副校长/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孔子学院院长杜可歆(Katharine Carruthers),英国理启蒙大学(Richmond University)现代语言中心主任张新生教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教授杨德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余一骄参与讨论。五位学者分别从“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双语习得中的特征重组理论对习得规律的解释”“当代汉语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国际汉语教学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师教学理念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做了介绍。
 
  第二场为“教师对话”,英国顶级私校Magdalen College School教授孙燕冰、牛津太古中文中心主任韦乐(Chris Webster)、英国优秀公立学校Didcot Girls’School中文部主任Lucy Wicks、Dartford Grammar School中文部主任周照瑾等参与对话。四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汉语课如何融入英国本地课程体系”,以及“句型操练教学法”等方面做了分享。
 
  第三场为“学习者对话”,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生Michele Maggi,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生William Bowen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学生Adrian Bullock分享了自己学习汉语的故事。来自意大利的Michele从2020年11月才开始学中文,在短短一年时间,他的中文水平达到了能够演讲的程度。来自英国的William则是在与中国寄宿家庭的叔叔交流中学会了流利的中文。今年76岁的Adrian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一批汉语学习者,见证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除了三场“对话”外,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剑桥大学克莱尔堂/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赵静一做了题为“古今对话:对比视角下的中国哲学”的讲座,从哲学角度为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考。
 
  最后,本次活动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东亚系主任项骅和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东亚部主任Mamtimyn Sunuodula的总结发言后圆满落幕。

 

(撰文: 桂孟秋, 编辑:杭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