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创讲堂|陆奇:把握技术趋势 拥抱创业时代
2021-12-13 16:23:58
时值年末,北大汇丰创讲堂隆重邀请到老朋友陆奇博士,为大家分享深刻洞见。陆奇博士始终心系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者们,继线上交流后,这次亲临创讲堂与大家面对面恳谈。陆奇博士分享了如何洞察技术创新的趋势,并且通过高效的执行来把握好有价值的机会,鼓励大家拥抱创业最好的时代。
洞察趋势:技术推动创新
陆奇博士首先分享了他的思考框架:在复杂系统中尝试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效的方法是先弄清楚结构,结构是局部和整体之间稳定的关系;继而把推动进展的动力梳理出来;然后再规划出一个发展进程,新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有了如果有了“结构”、“动力”、“发展进程”这三个核心要素,就可形成判断复杂体系发展趋势的思考框架。
用这一思考框架看待当下之技术前沿:
第一,“结构”要素,技术的本质定义是改变自然现象,满足人的需求。要改变自然现象必须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信息部分,一个是能源转化部分;对应地,信息部分是数字化,转化能源要么是物理、化学方法,或者是材料、结构、设备、体系,或者是生命科学方法转化能源。技术的结构即为信息与能源两部分。
第二,“动力”要素,任何经济体系在宏观最核心的三个维度创造价值,就是时间、空间和人的知识。驱动力即为人类永远在追求知识、财富、新的能力。
第三,“发展进程”要素,技术驱动人类发展,目前为止只有三种发展体系,均由信息和能源的结构所组成。第一个体系为农业时代,依赖光合作用供能;第二个体系是工业时代,以电为载体;第三个体系是数字时代,全新的信息与能源的综合。
那么在技术发展这个复杂体系中,有哪些趋势为创业者们带来了机会?陆奇博士以“数字化”为脉络,展开了探讨。
利用刚才的思考框架,首先,分析“结构”要素。数字化的结构体系是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交易的能力,后台是计算、存储、传输。每10年都会诞生新一代的计算平台,软硬件结合,前台交互,后台计算、存储等。以数字化下面一个具体领域“人工智能”为例,它的前台,所有的模态都可以做感知和交互,不光是手指触摸、眼睛观看,可以是语音对话、姿态识别等,甚至终极的脑机交互;它的后台,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新的产能,是知识的载体。这就是数字化的前台后台结构。
其次,“驱动力”要素,人需要获取信息,并且还要表达信息和处理信息,数字化符合原驱动力。数字化的核心是围绕人的需求,用软件和硬件,用更短的时间和能源满足人的需求。数字化非常特殊,它并不是人发展的工具,是人本身的延伸,是人知识的延伸、能力的延伸、需求满足的延伸。
最后,“发展进程”要素,数字化平台覆盖多种人类需求,渗透越来越深、越来越快;其中,不仅有足以覆盖全球的数字化大平台,比如微软、苹果、亚马逊,也陆续出现本地沉淀的数字化平台,比如本地数字化生活服务平台、企业内部数字化协作平台。有了数字化基石,就可以通过生态接入其他东西,比如接入内容、商品、物流,有了延伸,就能产生越来越丰富的知识、越来越协同的合作、覆盖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分析完“数字化”,陆奇博士带领大家分析了技术结构中另外一个“能源”模块。能源的结构是捕捉、贮藏、传输;驱动力是人类需要可持续发展;发展进程是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
综合技术结构的信息与能源两个板块,特斯拉的重要性便呼之欲出。信息工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母生态掌控几乎所有的范围,电动车和自动驾驶同时升级了信息与能源两个板块,会延伸出各种各样的机会,包括配套软件升级、数据采集与算法升级、能源变革等等。陆奇博士建议大家关注电动车与自动驾驶这一未来的“母生态”。
从信息与能源角度分析完技术趋势,陆奇博士和大家分享了趋势中的创业机会,包括C端和B端两个方面。新的需求层出不穷,意味着创业的机会永远在。就C端而言,紧紧扣住“需求”,个人用户在数字化时代有哪些新需求,为用户创造新的内容、工具。就B端而言,机会更多且更系统化,但更有难度。企业的需求非常稳定,即降本增效。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体系,需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如何从依赖人做决策升级到信赖数据、算法做决策。企业数据化,会从把文件数字化,到流程数字化,再到整体数字化。C端和B端都存在大量创业机会。
热点解析:元宇宙的时空价值
“元宇宙”堪称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话题,陆奇博士也为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元宇宙的结构是什么?驱动力是什么?发展进程是什么?
要理解元宇宙的结构先要理解数字化的历史。到今天所有数字化的历史渊源是纸张发明的延伸,现在只是把纸变成了手机上的一个页面,它的载体是信息,具体的要么是文字、符号或者图象,它的结构是二维的。人和它的交互是间接的,可以是间接的内容、服务、社交、通讯等,基于此诞生了整个产业结构。然而,与之不同,元宇宙是新一代数字化企业的载体和容器,容器里承载了什么?是人存在的环境和交互,是存在的体验。它是一个体验的容器,我能在里面,我要交互的环境也在里面,和我交互的人也在里面,它本身是一个虚拟化的模型。元宇宙的结构是三维的,虚拟化整个空间。
元宇宙的驱动力是什么?今天所有的数字化都是在写信,只不过写的速度很快,比如我去淘宝上要鞋,客服回复有什么鞋,然后我看到报价,发订单过去,本质上我们一直在远距离写信。而元宇宙意味着在空间上“在一起”。比如我在北京想买沙发,身处深圳的家人可以线上和我一起逛,体验非常广。如果在二维世界做三维内容,仍然是写信,不过信更厚了一点,只有在元宇宙这样的三维世界里,三维内容才有价值。“在一起”就是元宇宙的驱动力。
元宇宙的产业发展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大板块,硬件比如VR头盔、手柄、基础计算设备,软件比如数据采集、渲染、应用平台等。元宇宙不光在游戏,更多是在商业化场景,通过空间的层叠和高效利用让人类各种各样的活动更好更有效地完成。
陆奇博士提示,元宇宙在未来能够产生的商业价值非常可观,但是千万不要一心踩热点,头脑发热冲进去。如果你做的工作或者想要做的创业项目,和元宇宙在本质上确实相关,而且真正能够有价值,那也当仁不让,抓住你的机会。
把握机会:团队、产品与高效执行
洞察趋势并且识别出涌现的机会后,陆奇博士分享如何在执行层面把握机会。
在选项目上,陆奇博士认为,一个好项目,首先一定要平衡好能做、想做、该做的;其次,一定要想好做什么产品和什么生意,收谁的钱;以及,选好赛道,赛道里时间协同、空间密度、流通送达、知识量如何,选好体量优越的赛道;最后,把握时机,特别是进场时间,市场是推不动的,要做的是顺势而为,判断好时机。
高效执行,分为团队、产品、执行三个层面:
首先是团队,创始人必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逆向思维;团队要坚持需求导向,高效地解决问题;团队能够贴近用户,真正理解和把握需求;创业者一定要情商及格,对用户有共情能力;最后是要持之以恒,团队能撑下来不分散。
接下来是产品层面。产品是价值的载体,交付给客户。做产品必须回答五个问题:谁用?谁买单?谁决定?谁带路?谁推荐?懂产品,意味着懂围绕着产品的相关人员,比如谁会使用它,谁是购买决策者,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同时,做市场、销售、客服可以带动整个团队,反哺给产品团队。
最后是执行层面。好的执行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是人和事长期把价值体现出来的过程。做到好的执行要做两件事,一个是系统性地降低风险,一个是系统性的打造能力。系统性地降低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等;大部分创业公司面临的风险是产品做不出来,或者产品做出来卖不出去,或者产品卖出去但用户都不用,这种市场风险非常难降低;从创业角度来讲,技术风险反而比制造风险容易体现;资金风险,凭什么能融到钱,凭什么值得这个估值。风险降低依赖能力提升,是个系统工程,二者相辅相成。
演讲完毕后,陆奇博士和现场的创业团队亲切交流,详细介绍了奇绩创坛为初创团队赋能的案例。问答环节,陆奇博士回答了关于初创团队建设、风险投资等方面的问题,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陆奇博士的分享总是充满真知灼见,让观众们收获颇丰。未来,北大汇丰创讲堂将邀请到更多重磅嘉宾,为大家呈现更多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