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五届北大汇丰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暨北大汇丰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五周年庆典举办

2023-01-04 09:45:49


  12月28至29日,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五周年庆典在线上举办。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罗彻斯特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著名学者,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的业界专家以及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百余名青年学者相聚云端,交流学术成果,追踪学术前沿。

  在28日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参会者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北大汇丰2022年的主要学术成果:学院师生们共发表学术论文90篇,其中,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SSCI/SCI/CSSCI)上发表了论文72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等国内外顶级刊物上发表了29篇,顶级学术发表比2021年增加了93.3%。他指出,卓越的学术成果彰显了北大汇丰商学院成为学术重镇的决心,并表示希望借此学术机会增进交流,吸引更多优秀的学者加盟北大汇丰。

  本次会议共宣读了10篇高质量论文。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荣誉所长、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Thomas Sargent,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访问副教授张圣醒等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参与线上交流与讨论。

Miguel Faria-e-Castro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

  在论文宣讲环节,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Miguel Faria-e-Castro介绍了合作论文《贷款长青化》。该论文聚焦贷款长青化现象,构建了一个静态跨期借贷模型,结果显示银行和企业的借贷关系存在着三种模式:当初始贷款规模较低时,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会征收正常的利率;当初始贷款规模高于一个阈值时,银行为了避免旧的贷款违约从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征收偏低的利率;当初始贷款规模高于另一个阈值时,贷款长青化的做法也无法避免原贷款违约。论文利用美国的信贷数据识别出了贷款长青化的现象,并构建了一个动态模型对贷款长青化的最优做法进行探究。论文介绍结束后,与会学者就违约损失的补偿、合同对违约的规定等话题展开讨论。

张兴潭

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

  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张兴潭对合作论文《金融市场中的“军备销售”》进行了阐述。在金融市场交易中,高频交易玩家通过购买数据、设备、系统等获取“交易优势”,以占取其他玩家的剩余价值。论文对此类“交易优势”的买卖行为建模,结果发现,卖家的最优定价策略导致“交易优势”的过度投资,使得部分拥有“交易优势”的玩家受益,损害没有“交易优势”的玩家利益并迫使部分玩家离开金融市场。此外,论文还研究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交易优势”供需的均衡。论文介绍结束后,参会者们就金融市场议价能力的来源等话题展开讨论。

Sergio Salgado Ibanez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Sergio Salgado Ibanez宣讲了合作论文《为什么财富顶端的富人这么富有?》。论文使用了1993-2005年挪威的全人口收入数据,记录财富分布的模式、投资组合份额、回报和收入来源。结果发现,大多数在生命结束时(55岁以上)达到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从25岁开始便拥有明显更高的财富水平,他/她们将很大一部分财富投资于私募股权,并且大部分收入来自公共和私营公司的股息。此外,论文发现继承在解释财富不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命周期的早期,而回报率异质性随着年龄增加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Christopher Sleet

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Christopher Sleet介绍了合作论文《动态离散经济学中的税收设计》。该论文将离散选择模型应用于最优税收设计问题,推导了具有平滑的基本冲击分布和非结构化选择集的离散选择经济下的最优税率方程。这一改进强调了选择概率对效用扰动的半弹性(semi-elasticity)在决定最优税率方面的作用,并且扩大了最优税率方程的应用范围。论文介绍结束后,与会学者就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模型设计等话题展开讨论。

Morten Ravn

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教授

  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教授Morten Ravn介绍了合作论文《金融摩擦:微观与宏观层面的波动性》。论文在一个具有总体和个体风险的不完全市场模型中研究了摩擦性金融中介的影响,并分析金融中介如何影响社会总成果及其分配效应。论文使用异质代理人新凯恩斯(HANK)模型,说明了在引入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基础上,金融中介的摩擦限制了家庭对特异性风险的自我保护,进而对福利产生了一阶影响。研究还表明,事先的宏观审慎政策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后果,因为家庭在面对特异性收入风险时,可选择的通过借贷和储蓄进行的保险行为将会减少。最后,论文说明了HANK模型可以解释关键的商业周期时刻,包括消费者债务和利率利差的周期性特性,以及宏观经济总量的波动性和粘性等。论文介绍结束后,参会者们就带监管模型下经济体总股本变化等话题展开讨论。

Ricardo Lagos

纽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纽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Ricardo Lagos对合作论文《货币通过托宾Q的传导机制》做了介绍。文章通过一个融资-投资两部门市场模型对托宾Q的传导机制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利用不同流动性的股票对于利率的价格反应不同这一性质,把利率变动和换手率的交乘项作为工具变量,识别了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论文介绍结束后,与会学者就账面价值对利率冲击的反应等话题展开讨论。

Anna Helmke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Anna Helmke介绍了合作论文《指数股票型基金比共同基金好吗?》。论文构建了一个投资组合选择模型,以探讨指数股票型基金(ETF)和共同基金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指数股票型基金提供长期流动性,而共同基金提供短期流动性,流动性风险低的投资者更偏好指数股票型基金。此外,当市场流动性下降或者不专注投资者比例下降时,指数股票型基金的占比上升。论文介绍结束后,与会学者就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和投资偏好等话题展开讨论。

Jaroslav Borovička

纽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副教授

  纽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副教授Jaroslav Borovička介绍了合作论文《最优累进税率的鲁棒边界》。论文通过居民-政府两部门模型,探讨在加入不确定性分布的情况下,如何决定税收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分布的左尾边际税率基本不受影响,而右尾边际税率则大大降低。此外,不同生产力人群差异的主要来源是Diamond-Saez公式的效率项。总体而言,分布的不确定性指向了更低的累进税率。论文介绍结束后,与会学者就模型设计(是否考虑开放经济)以及税率分布等话题展开讨论。

Laura Veldkamp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Laura Veldkamp介绍了合作论文《一个关于数据经济的模型》。论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现有数据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长期来看,数据作为一种资本与传统资本积累相似,并且规模报酬递减;但短期来看,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和技术展现出了新特点,如规模报酬递增和负利润等。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与作者就文章模型设定以及数据分类及用途等问题展开讨论,并辅以实例加以说明。

朱胜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朱胜豪介绍了合作论文《一个动态匹配模型中的收入分配》。论文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态匹配模型,对技术进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模型中,技术进步会使雇员匹配到更好的雇主、企业规模变大以及雇主的人力资本分布更分散。此外,在动态模型中,技术进步与整体基尼系数正相关,技术进步意味着收入不平等加剧。论文介绍后,与会学者就解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持续增强了专家学者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了解,有力推动了研究成果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撰文:詹星意、陈永乔 、李珂欣 、孙博、国欣然 、吴翊 、李拓达、夏源琼、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