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北大汇丰学生赴华大基因农业基地开展户外拉练活动

2023-03-24 21:10:53


【汇通社讯】3月18日,踏着春光,北大汇丰全日制硕博项目21级三个区队暂离静谧的书斋和繁重的学业,相聚于华大基因农业基地,开展为期两天一夜的拉练活动,在切身的劳作与徒步中体悟不一样的“思政大课堂”。学院部分学工老师、体能训练教官和后勤保障人员随同前往。

 

搭帐篷:野外生存的必备技能

        华大基因农科院致力于将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提高作物生产量。初至华大基因农科院,巨大的蔬菜大棚、金黄诱人的玉米棒,还有农科院自主研发的茄子树,都让在场的同学们感到新奇不已。

        在这样的新奇与欢乐中,本次野外拉练的第一个项目:搭帐篷正式开始了。在教官们的指导下,同学们逐步了解野外搭帐篷的各种诀窍,如在搭建之前要评估周围环境安全,选定逃生路径,并且还要与休闲生活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看起来只是支架和篷布的堆积,但实际上手时却感到困难重重。” 财经传媒专业的伍宇峰在体验完帐篷搭建后感慨道。两人一间的帐篷并不算大,但却十分考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即使几个同学手脚并用,情况也总是一部分的有条不紊伴随着另一部分的“兵荒马乱”,常常固定住了支架便摆不正篷布,放平了防水布就歪了脚手。现场的帐篷东倒西歪了一大片。

        “感受到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努力,也更让我们感受到教授野外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队教官李明老师说道。

 

插稻秧、挖土豆:春时下的火热劳作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同学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锻炼好身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插稻秧的比赛开始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获得者、华大万物多年生水稻栽培专家陈齐炼老师在介绍了水稻的品种、生长周期及种植环节,并鼓励同学们道。

        参与插稻秧的同学们分成几队几路纵队,在15分钟的时间里进行了一场插稻秧的竞赛。时序已过立春,回暖的阳光为无垠的田间平添了几分生机。阳光泼洒在尚显单弱的稻秧上,也映亮了在田野上劳作的同学们。

        握稻秧的手法、插入稻秧的角度,都决定着插秧能否成功。在经历了好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劳作的队伍才开始艰难地向前推进。从动作生疏到逐渐熟练,从充满激情到逐渐劳累,短短十五分钟的体验已经让不少的同学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的真谛了。


        “感觉今天插完稻秧后,晚饭都要多吃一碗饭!”金融科技专业的陈逸杰同学在扔下草帽后不由说道。

        下午三点,插完稻秧的同学们转而为挖土豆。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与示范,同学们掌握了劈接等农业知识。在这样的寓教于乐中,同学们逐渐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农作物培育方法。“在和一线人员的接触中,我才意识到粮食生产的不易,以及持续增加粮食产量之于国家命脉的重要价值。”金融专业的郭昱江同学说道。

 

攀岩山:披荆开路的磅礴之力

        3月19日,所有参与户外拉练的同学们着手攀登华大基因农业基地后山——大鹏坳。

        等待他们的不是拾级而上的闲情逸致,而是披荆斩棘的一路拓荒。

        大鹏坳线路是一段少有人走的郊野径,同学们徒步的该路段保持着原生态,全长约7公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台阶。需要手脚并用以近乎垂直的方式的方式向上攀岩,并且遇到杂草丛生、崎岖不平之处甚至需要用屁股为后坐,才能继续向上。

        “很艰难也付出了很多”,当登山到了高处时,火辣的阳光炙烤在身上,静静的山林里充满了同学们愈加急促的呼吸声,着实是对体力和耐力的一次考验,“以前也有过攀登山峰的经历,但如此原汁原味的体验,还是第一次!”金融3班的陆文祺同学在登山后笑着感慨道。

        同学们的表现,也获得了教官们的肯定。登山总教练徐晓峰表示:他带的小队人最多,但欢声笑语不断。团结、友爱是他作为教官在北大汇丰同学身上看到的突出品质,大家的表现都显出超出预期的出色。

        两天一夜的户外拉练中,同学们还体验了很多其他的项目。如露宿帐篷、聆听生物科技学讲座等活动。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1级金融3班、财经传媒党支部和团支部联合举行了主题活动,学习二十大报告中农业发展相关内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问题的论述和讲话。这些点点滴滴中的酸甜苦辣,都在这次不同寻常的户外拉练之后,沉淀为北大汇丰人宝贵的人生财富。

(采访:田宇鸿;文字:雷浩然 张韵文 马溢;摄影:王盛乾 杨舒铭;编辑:马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