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20年:机遇和挑战
2007-05-28 00:49:00
——北大深圳论坛第一讲侧记
2007年5月26号下午,北大深圳论坛开幕式第一讲暨“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第十一讲在特区报业大厦一楼会议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演讲题目为“中国经济未来20年:机遇和挑战”。
论坛开幕式首先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林钧敬院长致辞,在致辞中他希望北大深圳论坛在深圳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贴近市民需求、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的传播平台。之后,深圳特区报社总编王田良先生介绍了深圳特区报25周年的成长历程并预祝论坛成功;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致辞,他认为北大、清华等国家级学术资源空降到深圳对深圳的人文社科事业发展和深圳市民接触高品位论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最后,北大深圳商学院院长助理魏炜博士详细介绍了北大深圳商学院,他阐明了北大深圳商学院的宗旨是在深圳本土创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并着重介绍了商学院的全日制研究生和高级管理培训项目的特色。
开幕式结束后,海闻教授做了一场热情、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认为中国还可以继续高速增长(6%以上)20年,中国能够避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问题。海闻教授详细阐述了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了中国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开始,海闻教授就开门见山:日本、韩国奇迹都只有三十年,都是以外贸导向的增长模式,日本在80年代也面临货币升值,这些方面与中国的现在都很相似,那么,中国奇迹能持续多少?海教授认为,跟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有着不同的机遇,具体归为四点:第一,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增长慢。因此,中国经济起飞的时间会更长。第二,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有规模经济,能使生产成本下降。欧盟的历史就是创造市场规模的历史,中国13到14亿统一的潜在国内市场是极大的优势。第三,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空间。打个比方,欧盟的自由流动政策使GDP增长了1-2%就是制度进化带来经济增长的最好例子。第四,国际环境更有利:世界比以前更开放;WTO促使我们自身更加开放。
当然,中国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具体有:第一,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第二,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如何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第四,中国处在国际环境的特殊阶段:中国的不断壮大会引来嫉妒心理,利益上的冲突和文化上的差异也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
最后,海闻教授也对中国的应对策略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应该着力做好四件事情:第一,坚持改革;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三,调整理念;第四,妥善处理国际关系。其中,海闻教授特别谈到了对城市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和新城镇规划问题的关注。
演讲结束后,海闻教授就外汇储备、产业发展等话题回答了台下听众的问题,他风趣、睿智、深刻的回答,为本次论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供稿:06级 杨斌 审稿:06级 林桂平)
海闻教授在论坛讲台上
论坛现场
讲座后海闻教授接受采访
讲座后海闻教授与志愿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