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北大深圳论坛:成思危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现状

2008-04-12 22:02:00


      410日下午,北大深圳论坛第三讲在我院会议中心如期开讲,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教授做客北大深圳论坛,为深圳市民带来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现状”的主题演讲。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深圳市政府多个部门领导、深圳知名企业高管、深圳各大高校师生、社会各界群众及我院师生共1000多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海闻教授主持。
 
 
     
      成思危是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他所出版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政府如何管理企业》等多部著作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导向有着重要影响。成思危教授对中国股市的观察和思考一直牵动着股市的发展,被业内人士誉为“证券市场有缘人”。
 
 
      在两个小时的主题报告中,成思危教授细数中国资本市场的各种因素,与现场观众一起探讨了中国股市新一轮牛市的三个阶段、成熟股市的各种特征、中国股市的结构改善、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趋势等问题。
 
 
审慎乐观看股市
      成思危教授指出,根据虚拟经济的观点,股市是内在存在泡沫的,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就造成了股市的波动。作为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他相信股市是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成思危教授认为,我们就不必对股市正常的涨跌大惊小怪,更不必将股市的正常涨跌看成是政府政绩或社会稳定的标志。监管部门要着力加强股市的制度建设,保障股市的公平、公开与公正,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关注股市的发展,必要时对股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引导和调控,尽量防止股市暴涨和暴跌,维护市场的稳定。
 
股市暴涨难持续
 
      成思危教授指出,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来,股市暴涨反映着泡沫的迅速膨胀,而且这种暴涨是难以持续的。首先,投机、泡沫和风险是共生的。有投机就有泡沫,有泡沫就有风险。股票市场是具有投机性的市场,故肯定是存在泡沫的,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就造成了股市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股市暴涨难以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流入股市的净资金量的制约。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种介稳系统,必须要靠与外界进行资金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价格常常脱离了实际经济活动的效益。当虚拟资本的价格远离其合理预期时,就会形成“经济泡沫”,要靠外界不断注入资金来维持其稳定,如果考虑到非流通股减持、新股上市、境外优质股回归等因素,则所需的净资金量还将要大大增加。一旦净资金量的流入不足时,股指就会下跌;而投资者由于受恐慌情绪的影响而抛售其手中的股票时,就会使流入股市的净资金量不断减少,甚至变为负值,从而使股指不断下跌,甚至会造成暴跌。
上市公司是基石
      股市中的股票交易活动是一种虚拟经济活动,它本身并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只能实现股市中的财富(在扣除券商收取的手续费及政府征收的印花税之后)在投资者之间的再分配。但是股市可以通过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扶优汰劣等作用,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业绩,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我们说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是股市财富的源泉。尽管在熊市中其价值往往会被低估,但在牛市中其价值却往往会被高估。持有盲目乐观情绪的人们往往忘记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任何一个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都不可能长期远高于该公司的价值。当股市进入暴涨阶段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价的增长都远远高于其价值的增长,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决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暴涨式的变化。我们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因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市的健康及发展。整体质量既取决于各个个体上市公司的质量,更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当股市处于牛市时,乐观情绪往往会掩盖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问题,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种种手段制造虚假的业绩。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分析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千万不要被“超常”的业绩增长而冲昏了头脑,何况这种“超常”的业绩增长肯定是难以持续的。   
股市结构要改善
      从我国股市的现状看来,结构上有以下三个主要的隐忧,应当努力加以改善。一是在上市公司的结构中,带有垄断性质的国有大企业比重过大。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石化、电力、电讯、冶金等行业中,它们在股指、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等指标中占有很大的权重。这些上市公司在股市暴涨中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在股市下跌是也是托住股指的主力。这些上市公司业绩的超常增长固然有其自身努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靠着国家在财政、税收、资源、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发生问题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宽容与保护,与境外的“大蓝筹股”还不尽相同。今后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这些上市公司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将禁止这些上市公司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的地位来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两个因素都会制约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何况超常的业绩增长(年均50%以上)本身就是难以持续的。
      二是在股市投资者的结构中,从事长线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为数过少。在一个健康的股市中,从事长线投资(持股半年以上)及短线投资的投资者之间应当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而在我国股市中不仅散户的数量众多,而且绝大多数散户及机构投资者(各类基金)都在从事短线投资。
      三是在股市监管者的结构中,主要靠证监会专业监管的模式力度不足,要增加监管的力度,不仅需要有法院、检察院、国资委、工商总局、银监会、保监会等许多官方机构的配合,还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系统管理要完善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应当如何对待股市,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问题。成思危教授认为,一方面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为此需要对股市进行系统的管理,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舆论引导。尽管每个投资者买卖股票都是自主决策的,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主流媒体应少宣传 “万点可期”、“十年大牛市”等缺乏科学依据的观点及少数“股神”暴富的事例,更不应提倡并鼓励在校学生炒股。  调整供求。股市的涨跌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追逐少量股票时就容易形成暴涨。为此一方面建议要加速让境内的优质企业上市,并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优质企业回归国内股市,以增加股票供应并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限制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限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炒股,对社保基金等涉及公众利益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股市的比例应作出法律规定,银行应禁止个人用自己居住的住房抵押贷款用于炒股。 依法治市。证监会、高检、高法等部门要按照《证券法》等有关法律加强市场监管,建议证监会要从狠抓信息披露入手,建立奖励基金,鼓励投资者及有关人士分析举报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经核实后进行公告并处置。严厉处置证券公司及有关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在高检及高法中要培养一批熟悉证券业务的检察官和法官。国家应鼓励法律界对公众投资者进行法律救助,完善证券案件的共同诉讼制度。还应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促使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上市公司退出市场。  政策调控。政策是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政策环境的变化应当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改变其决策准则,甚至可以改变股市中自组织作用的方向。
 
 

成思危教授最后指出,虚拟经济系统是由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系统的。因此在努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应尽量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还要注意防范其内在的风险。

人民日报、证券时报、南方网、深圳电视台、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