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本年度南燕讲堂拉开帷幕,D栋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来自北大,清华,哈工大校区两百多位学子相聚南国燕园,倾听智者之声。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教授,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功背后的燕园岁月,倾情讲述他的人生之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有着敏锐的社会视角和独特的人生哲学;作为一名北大人,他传承着燕园之魂。在有着深厚底蕴的燕园,他走过了春夏秋冬,凝聚了点点滴滴的智慧;也在那个写满了拼搏的黄金时代,镌刻下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足迹。
首先,谈及人生经历,海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他的知青生涯,讲述了在文革那个动荡年代的艰难时世,以及那个时代的梦想、那个年龄的憧憬、那段岁月的珍贵。照片中自信的笑容,记载着年轻与坚定。的确,那段由于政治运动而改写的人生给了他历练的机遇,成为影响颇深的非凡之旅,不管在求学还是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均赋予了他特殊的意义。而燕园那段难忘的生活,在记忆中则更加弥足珍贵。海闻副校长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珍藏的老照片,这里有那时北大的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未名湖边晨读的风景,图片呈现了那时的北大,那年的海闻,让现在的我们回味、深思,因为那样的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海闻老师满怀深情地说,是北大让他有了宽阔的视野,给了他更加独特、审慎的眼光,也让他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勇敢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中国梦想的起飞的人。海闻副校长还在报告中与大家一起回顾了初到美国的艰辛,他把这些困难分为语言困难、经济困难、学习压力等几个方面,真实、生动再现了一个北大学子在国外的求学之路,这些奋斗的经历都让同学备受鼓舞。
随后,海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的座右铭,即“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做”,这也是他在做学问及做人的过程中一贯坚持的态度。他强调一点,所谓“海阔天空”并不是泛泛而谈,必须有现实的架构,这样才能保证“脚踏实地”的可能性。
继而谈到理想问题,海老师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理想,包括年轻时期飞行员的梦想等。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的过程。其次,理想需在奋斗中实现,这是海老师对于理想这个概念的分析思路和判断的着眼点。引申到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历,海老师想要告诉我们一点:成功需要心态,需要坚持,也需要自信。在这样的原则下,理想的实现便不那么艰难。另外,海闻副校长特别提到当前很多学生极为困惑的问题,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一方面指出这种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知同学们如何正确地处理这种矛盾,寻求一种平衡,真正做到“不浮躁,有功底,有眼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现场的气氛在海老师洋溢的激情中高潮迭起,同学们在精彩的演讲声中不断地汲取着智慧,启迪着心灵。 在演讲临近尾声的时刻,现场同学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颇具思想性的问题,从办学理念到学者风范,再到人生智慧,海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惑,他的精彩讲述博得现场的阵阵掌声。随后,海老师挥笔签名赠书,整个会场气氛热烈非凡,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