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海闻副校长“我的求学之路”讲座侧记
2008-11-20 17:19:00
11月20日晚7点,海闻副校长在D栋阶梯教室作了题为“我的求学之路”的精彩讲演。此次讲座是由北大深研院研究生会主办,是“成功背后的燕园岁月”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在讲座中,海老师介绍了他的求学和人生经历,并语重心长地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海老师将自己的人生划分成数个十年。16岁以前,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淘气故事。在成熟以后的第一个十年,他选择了下乡,从美丽的西子湖畔到了黑龙江虎林县红卫公社;第二个十年,求学;第三个十年,CCER,第四个十年,他在为也将继续为北大作贡献。第五个十年,也是退休后的那个十年,海老师说,他有了更多时间去做学问,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学家。但从行政岗位上退休并不意味着离开讲台,他也希望“80岁的时候还能站在北大的讲台上”。
在农村生活的9年,被海老师视作难忘的9年,在9年里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挫折。他诙谐生动的描述了很多细节,比如曾经担任的乡村教员,并第一次当上了“副校长”。不想退缩的思想让他在很多人选择逃避的时候坚持了下来,同时坚持下来的还有他希望上学的目标。1977年不仅是中国的转折,也是海老师这一代人的转折。正如海老师所说,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他考进了北京大学。1979年,中美建交,出国成为可能。在有了几十年的苦干以后,海老师决定通过出国来开拓自己的眼界。于是海老师1982年毕业后出国,并接受住了语言、经济学理论、数学、文化和经济上的考验,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筹备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CCER的十年,海老师笑称做了“10年的管家”。到2004年,来到了南国燕园。就在不久前,在他苦心经营下,汇丰商学院正式挂牌,向世界级商学院奋斗的道路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顾过往,海老师用“充实”去形容。通过他自身的体验,他分享了小学老师送他的两句话,也是他一直在心里的座右铭:“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要敢于去想,想过以后要去实践。接下来,海老师谈到了理想与奋斗。他说小时候他的理想是做一名飞行员。小时候爱画飞机,订了很多航空杂志,到了初中,他明白因为家庭的原因,当兵没有可能,飞行员更不可能,那个时候他决定做一个“革命者”,要“脱胎换骨”地改造自己。海老师谈到两本书对他影响至深。一是《资本论》,教会他怎么去分析问题,另一本影响更大一点,就是初二的时候开始读的“毛选”。到了上学,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学者”。
在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问题上,他总结到,一是知识,有了知识作为基础的理想,才不会成为空想。而知识的积累需要认真读很多书,开拓眼界,以有持久的竞争力。二是实干。实干里包含的吃苦。吃苦是一种磨炼,不论是生活条件上还是精神上。实现理想,需要磨炼,当中产生的许多故事会成为一生的财富。三是坚持。坚持的力量来自于乐观。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乐观是满足现状和对未来充满希望。满足现状并不是不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是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精神:不浮躁,有功底,有远见。他认为北大培养的,应该是这样的人才: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时最需要的成才。最后海老师勉励在座同学,并衷心祝愿他们成人以后的第一个十年比他更辉煌,更丰富多彩。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海老师的讲座诙谐、睿智、生动,带给他们很多思考。商学院的梁同学说,从海老师的讲话里,我们收获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我们彷徨和低落的时候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继续坚持着我们的梦想。
记者团报道 供稿:赖远洋 摄影:林伟莹 编辑:李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