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黎志刚博士来汇丰商学院讲座
2009-03-13 16:46:00
(汇通社讯)实证经济学分析中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等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经济学在校生的论文写作。应我院胡伟民老师邀请,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助教授黎志刚博士3月12日来到汇丰商学院进行了一次有关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面问题的讲座。
黎志刚博士于2005年在美国UC-San Diego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公共经济学及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研究。在应用计量方面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黎志刚博士
胡伟民博士
黎志刚博士以他本人所做的有关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经济统计数据质量对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例,在以它所提供的数据作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时,对数据的准确性等质量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考虑。期间,黎志刚博士也简单阐述了一下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看法。
黎志刚博士认为,数据搜集过程是实证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的数据获得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官方或统计组织提供的数据;二是实地调查。但二者各有利弊。前者获取相对容易,但有必要考虑数据质量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数据已经被很多学者使用过,能不能做出比较有新意的研究是值得思考的;而后者虽然可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最直接的数据,但获取成本比较高。不过,黎老师还是鼓励在校学生能够尽量参加实地调查,他认为这种做法对学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他也指出,实地调查相当花费精力。例如在设计问卷过程中,要对内生性等问题给予充分考虑,并且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因而,对在校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来说,指导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谈到论文选题与经济数据的关系时,黎老师认为目前对于学生阶段而言,如何利用现存数据显得比较重要。比如以空气能见度作为污染指标进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勿扰的实证研究在国内比较少。所以能否从现有可得的数据中找到一些尚未被大量使用的资源进行相关研究也不失为一种论文选题的思路。
黎老师指出,在实证经济研究中,经验很重要。例如对回归结果的分析能力就是在不断研究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能力。他比较推荐的研究路径是:首先根据经济学理论构造基本的分析框架,然后根据自己的预期,明确研究的目的。随后再搜集有关数据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在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数据质量和内生性问题。虽然现在实证分析中数据挖掘(data mining)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纯粹根据分析结果来找经济解释的研究路径也许不会得到较有新意的结果。
(撰稿:赵大巍 摄影:邓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