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三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锁凌燕教授应邀来到我院金融实验室,展开以“开放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我院雎岚老师主持了该讲座。作为保险领域的学者,锁教授将对外开放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从路径、格局与重大问题三方面做了宏观分析。

她先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作了简单回顾。她指出中国保险市场有三大特点: 1) 规模快速增长:主要体现在保费、资产规模增幅上。2) 结构不断优化: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下降。 3)发展中市场: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保险市场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差距。由于中产阶级的壮大,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群众保障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显现,无疑不印证中国保险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最后,她还给出汇丰集团、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CCISSR四大研究机构对中国保险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判断。

随后,锁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她指出,从2004年全面开放以来,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如禁止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法定保险业务:交强险市场)、缺乏对中国保险市场运行规则的认识、人才的缺失以及本土化产品研发的滞后,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和份额均呈现倒U态势,甚至出现少数退出现象。但与此同时,他们又积极参股大型中资保险公司,反映了国际资本融合的趋势以及其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她指出,外资不采取与中方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即高于25%的参股比例)主要是出于合资成本过高的考虑。

演讲过后同学们就保险资金运用、保险公司IPO、以及近期推出的银保新政等问题积极提问,锁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一一发表了观点。她指出,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是险企投资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以银保市场为例,负债结构的不合理(过高比例3-5年短期储蓄型寿险保单,2009年行业占比76%)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国有保险公司(如:人保、人寿)选择在海外而非本土IPO融资,借鉴西方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最主要动机。
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不仅令大家对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保险问题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并纷纷表示期待此类讲座的再次召开。 (张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