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联合主办首届论坛
2012-07-05 16:45:00
当天,论坛以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中美专家热烈讨论了4个热点经济发展问题, 包括中国是否将成为西方国家产品的主要客户,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乏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道路,地区政府需要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问题。
黄海峰: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需注重创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黄海峰教授强调,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将面临5个冲突,包括:沟通方面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优越感的问题。在中国企业都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跨文化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你对一个国家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了解,而且还有一个文化问题。
黄海峰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以及国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主要是针对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企业将面临从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的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这个战略主要围绕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管理、制度、技术、品牌四大创新,对国外市场目标、进入市场方式、竞争合作方式三方面选择之后,实施国际化经营,并与合作方共同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活动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这些成功和失败的背后,体现出高层管理者对于跨国商务活动中的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是否具体参与跨国经营活动的管理和操作层面,是否对国情和文化具有基本的了解和理解,是否对相关员工进行了相应的培训,这都是属于跨国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黄海峰教授表示,中国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道路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近有一个报告认为,201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1.5万亿美元,光是美国已经吸收了全部的资金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而中国在这样的一个经济背景下,2011年也吸收到一千二百四十亿美元。如果加上香港的七百多亿美元,应该说大中华圈吸收的外资也是全球第二位了。应该说国际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但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也面临重重困境。其实中国的国际化道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的国际化道路一种自我的发展,以中国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像华为,像海尔,他们走的是打自己的品牌、建设自己的队伍的道路。另外就是并购的道路,像林总的资金的投向,对一些企业的投资,像我们的联想并购IBM的PC,以及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两条道路跟日本的情况有同样的,也有存在差异性的。
黄海峰教授认为,国际化的道路是主要围绕培养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以及品牌的创新,在这个方面应该对针对你想投资和发展的这样的一些市场目标的确定,以及进入市场的方式,以及竞争合作的方式,在这个方面三大选择之后实施你的国际化的经营。海尔的发展道路的确是中国自主的一个发展模式,他先是把品牌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然后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同时再强调国际化,海尔这个经典的案例是值得加以研究的。 黄教授还给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两点建议。第一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第二个中国企业应该组建联合舰队,发挥共享资源优势。
保罗·希利:海外商品进入中国必须注重品牌和经营模式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高级副院长,研究部主任保罗·希利(Paul M. Healy)认为,海外商品进入中国必须注重品牌和经营模式。
保罗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分析师绩效研究、公司管理、并购绩效、公司信息披露及经理财财务报告决策。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多家杂志发表,包括会计评论、会计与经济学杂志、会计研究杂志、财务分析师期刊、哈佛商业评论以及金融经济学杂志。
“中国市场会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对中国的海外的公司来讲,中国的确是最重要的市场”,保罗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确非常快。如果中国有更大的消费力,中国有更多的产品进入,包括海外的商品进入中国。有足够的证据看到中国的消费者,的确不光喜欢中国的产品,也非常喜欢海外的产品,中国的消费者是对西方的产品有很大的胃口,有很大的需求。
保罗表示,西方公司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如果他们对中国有兴趣。一个是价格的水平、价位水平,我看到中国很多西方的品牌商品,或者是海外的品牌商品在中国卖的价格要比在海外市场卖的还要贵。第二个问题,中国的消费者非常喜欢非中国品牌的产品,但是我们在这里也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因为确实在品牌这个问题上,有些品牌本来是非常高端的品牌,事实上在中国是高端品牌,在海外并不是一线的品牌,这种情况也看到,中国的消费者也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保罗表示,海外公司需要对一些挑战要做好心理准备。一个就是整个的价值体系,苏州和新加坡之间的这种合作模式非常有启示,新加坡的国家和苏州这个城市规则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这里新加坡的一些规则在苏州执行又有它的特点了。另外还有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相关问题,好多国家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非中国的公司他们要进入中国的市场的话,需要特别注意的这方面的议题。
杰明·艾斯提(BENJAMIN C. ESTY):推动创新,要促进资源向市场向创新方面配置
在讨论中,中美专家对以创新推动经济复苏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本杰明·艾斯提(BENJAMIN C. ESTY)表示,推动创新,要促进资源向市场向创新方面配置,中国出台了很多新的投资方面的规定,所有的这些政策最终的目的是要引导资金流向最好的这样一个项目,这个需要国家的政策、地方政府的政策来支持,让资金能够去追逐最有利可图的机会。
但丁·罗西尼:欧债危机启发中国经济发展
在6月25日首届哈佛商学院中国沉浸论坛上,哈佛商学院高级讲师但丁·罗西尼(Dante Roscini)表示,从宏观经济来说,从欧洲的债务和GDP的比例来看的话,从这个角度来比的话比美国和日本的情况都要好。这么一个货币联盟是90年代初的时候推出的,应该是90年代末,没有一个财政方面的联盟,光有货币联盟而没有财政联盟真的是不行。
罗西尼现任哈佛商学院商业、政府及国际经济部高级讲师。罗西尼先生在综合管理、战略、金融、预算及计划、风险管理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对全球资本市场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独自领导多家公司进行私有化或IPO。在加入哈佛商学院之前,他主要负责投资银行、私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私募及区域交易及销售业务。在加入投资银行之前,罗西尼先生先后在罗马大学担任原子能考古定年学研究员,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计工程师及项目经理,并在波士顿咨询集团巴黎分公司担任管理顾问。
罗西尼认为,目前欧债危机解决方案都是要落后于市场一步,“这边那边的大补丁,可能情况还在恶化”。比如说,希腊的GDP简直就像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那种情况,失业非常非常严重,西班牙现在已经到了25%了,另外还有这些国家的投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根本无法持续,银行在这方面的资产质量也是越来越糟糕。在过去几年当中发生的事情,包括政策的解决方案等等,应该说还是取得不少的进步的,意大利的,比如说养老金改革,希腊、西班牙在财政方面做的改革,是有很大的进展的。
罗西尼还指出,欧洲央行ECB是唯一一个跟着市场去做出反映的,尤其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当时欧洲洋行做了不少的事情,对债权做出了举动,欧洲央行从短期来看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某个角度来说,欧洲央行独臂难支。不过,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也很清楚,欧洲作为一个总体还挺好的,就是必须有银行业的联盟,要有这么一种机制来保护存款人,欧洲各地的村存款人必须得到保护,比如说要确保整个的金融体系的拯救,像美国一样,是各个政府最重要的责任,而不是说每个国家各自的责任,另外还有整个的金融界要推出欧洲债权,这样欧洲的所有国家都能在这当中起作用,但是这些解决方案要实施的话很复杂。还要整个的体系做出改变,不可能发生的很快,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欧洲是不是真的能找解决方案呢?真正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也就是说更大程度上的一体化。
那么对于中国来讲,罗西尼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欧债危机将来怎么发展。因为欧盟的危机最终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应对欧元危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中国不再过度的依赖出口,而把目光转向国内内需的刺激。
沃伦·麦克法兰: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上存在着“逆差”
哈佛商学院副院长沃伦·麦克法兰表示,目前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上存在着一个“逆差”,每年进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要远远多于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这不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成立留学中国教育基金,让更多美国学生沉浸于中国文化,甚至梦境都是中文的。只有浸润在对方的文化环境中,才会学会跨文化管理,才会用合适的方式融入对方市场。
汇丰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与会期间,黄海峰教授、任頲副教授就汇丰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今后学术交流、学生互访、案例研究等合作方式与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交换了意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今后我院全日制、EMBA、MBA学生赴美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附
论坛背景:
2011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沃伦?麦克法兰副院长等13位教授组成的代表团首次至中国进行访问与调研,分别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拜访中央政府、部委领导、上市企业与高等学府。代表团与苏州地区政府就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地区政府,尤其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哈佛商学院教授代表团再度访问苏州,联合北大汇丰商学院在独墅湖畔举办“哈佛商学院中国沉浸论坛”,广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与哈佛教授共同探讨中国地区政府与企业的发展道路,为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化发展道路交流国际经验。
时间:2012年6月25日15:30-18:00
地点:独墅湖会议酒店沃森报告厅
议题:
· 议题1:中国是否将成为西方国家产品的主要客户?
· 议题2: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乏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议题3:中国沿海地区正在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问题,地区政府需要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从而避免此问题?
· 议题4: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道路。
嘉宾:
哈佛商学院代表:
F?沃伦?麦克法兰:贝克基金会教授,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教授、资深副院长
保罗?M?希利: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高级副院长,研究部主任
本杰明?C?艾斯提: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金融专业负责人
但丁?罗西尼:哈佛商学院高级讲师,教学研究员
丹尼斯?A?姚: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教授
中方代表:
杨知评: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黄海峰: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林向红: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范从来:南京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