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院【中国研究】特色课程系列报道之三-四川省实地调研

2014-04-15 17:14:54


    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黄海峰教授率领【中国研究】特色课程30多位中外同学,在四川省屏山县政府的邀请下,于2014年4月3日-7日赴四川省开展科研助学、绿色环保社会实践以及生态旅游考察活动。其中,与龙华中学师生举行“励志”班会互动交流,资助龙华中学“绿色天使”图书馆,深入景区捡拾垃圾,到乡村果园、茶园学习采摘,为屏山县的生态旅游产业献计献策,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谦虚的行为举止,给当地村民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中国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乡村学生的勤奋好学、朴素村民的热情好客也给国际学生带来了文化认知的震撼。
    来自于美国、德国、智利、捷克、泰国、俄罗斯、意大利、新加坡、墨西哥、土耳其、巴哈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国际学生深入到中国乡村开展实证研究,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课程的主要特色,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 “从走进中国到了解中国”, 达到“从理解中国到喜爱中国”的课程目的,最终为培养“一批文化大使、一代商界领袖、一群绿色天使”创造前提。香港卫视记者随团对活动全程进行了采访报道。
 
走进龙华中学,传播国际文化
    为了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同时也为了扩展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屏山县教育局和龙华中学的大力支持下,中外学生为龙华中学近七百余位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开始之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与屏山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校友薛忠通过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向龙华中学的 “绿色天使”图书馆进行了捐赠。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传递了知识、结交了友谊。
北大汇丰学生受到龙华中学师生的热烈欢迎
北京大学中外学生与龙华中学学生热情互动
支教结束后,龙华中学学生与北大老师依依惜别
北大校友资助成立了龙华中学“绿色天使”图书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与屏山县政府成立合作研究课题
北大汇丰中外师生与龙华中学师生合影留念
 
走进八仙山,践行绿色使命
    以“走进八仙山•践行绿色使命”为主题的爬山活动在支教后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当地导游的向导下,三十多位中外学生被分为三组,在欣赏八仙山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捡拾其他游客遗留下来的有害垃圾。小组成员背起了背篓,不顾山路的崎岖,为共同的“环保梦”而努力。
黄海峰教授与学生捡拾塑料垃圾
留学生不畏山路艰险捡拾有害垃圾
留学生向当地村民学习采茶
 
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篝火晚会
    龙华镇热情的村民们为我们举行了一年仅一次的篝火晚会,中外学生纷纷穿上当地少数民族服饰,伴随着熊熊的篝火与村民们一起载歌载舞。为了表达对龙华镇全体村民的感谢,北大中外学生献上了精心准备的节目,黄海峰老师与俄罗斯留学生刘华锋(Aleksandr Devyatkov)合唱的改编歌曲《龙华镇美丽的晚上》,吴笛同学也与全体同学引吭高歌,掀起了整个晚会的高潮。
留学生与当地村民一起载歌载舞
集体合唱
篝火晚会上欢乐的小朋友们

探访古迹,走入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国际学生带着对中文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中国同学的引导下,游览了“天下第一幽”的青城山,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传统道教文化——“太极”、“无为”的理解及看法。随后,大家又参观了都江堰文化古镇,领略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在参观古镇的过程中,吴笛同学用葫芦丝即兴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得中外学生纷纷驻足聆听,甚至有些留学生们还踢上了鸡毛毽子。
“四川行”小组都江堰古城合照
留学生踢毽子
吴笛同学即兴演奏葫芦丝
跨越都江堰,索桥留念

他乡共忆“燕园情”——与成都校友会联欢
    北大人的胸怀是“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北大人的精神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只要步入燕园,“北大人”将成为永恒的身份证明,只要步入燕园,“北大情、燕园情”将永远流淌在心中。“四川行”的最后一晚,由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组织筹划,“相约成都•北大校友联欢会”成功举办。联欢会上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黄斌和秘书长段琳表达了对“四川行”小组的欢迎,大家共同欣赏了中国传统茶艺、变脸表演,品尝了最传统的川菜,毕业多年的校友与同学们共同回忆了当年的北大生活,交流了毕业多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经验,为此次“四川行”画上了最圆满、最温馨的句号。
“四川行”小组向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赠送礼物
北大毕业校友与留学生亲切交谈
留学生与当地村民合照
游览龙华古镇,品尝传统豆腐
北大汇丰中外学生古桥口留念
万亩梨花园合照
 
    中外学生利用假期访问四川的龙华古镇、万亩梨花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其当地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得同学们流连忘返。四川之行的参访学习不仅成为中外同学的珍贵记忆,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正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