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丨碧桂园社区金融:工夫在诗外
2016-11-22 15:57:50
“学金融,不一定非要去银行实习,工夫在诗外,多走出去。”碧桂园社区金融CEO戴凯告诉记者。
迅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和不断改进的数据收集技术,使社区成为商家争夺用户的重要入口。现如今,几乎所有的O2O最终都选择在社区落地,如餐饮、旅游、教育、休闲娱乐等;当然,金融也不例外。
社区是金融服务的长尾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不会在小范围内提供便民服务。然而随着普惠金融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社区发展金融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社区金融O2O开始兴起。不论是缴纳水电煤费等小额账单,还是养老金收取等社区服务,无不与金融发生关联。
然而,社区金融并不是商业银行的独食,房地产企业也都携资本进入社区金融市场。碧桂园社区金融CEO戴凯告诉记者,房地产公司在创建社区时,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生活的便利,如果能够提供种类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就会吸引人们入住。今年六月,碧桂园旗下社区金融平台“碧有信”上线运营,标志着这家重量级房产旗舰企业进军互联网金融。碧桂园依托二十余年深耕地产、物业等多领域经验及数据,结合传统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根植于社区服务场景,提供业主提供涵盖投资理财、金融社交于一体的社区金融服务。
2016年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召开,碧桂园社区金融CEO戴凯受邀在分论坛发表演讲。在会议期间,戴凯接受了汇通社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了社区金融商业模式及角色定位,并为北大汇丰学子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激活现实场景
“一套房子不是卖了就结束了。”戴凯说,碧桂园进军社区金融的初衷,就是把20多年积累的业主资源价值进行新的挖掘,激活物理场景的现实存在。
据和讯网报道,今年碧桂园业绩突飞猛进,由去年的全国第七飙升至第三,截至9月19日,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领跑十强房企。地产行业的销售收入会对整条供应链带来一种乘数效应,根据戴凯的估算,一单位的销售收入大概会产生7到11倍的杠杆。戴凯预计,今年碧桂园的地产规模将达到3000亿,也就是说能够带动包括钢材商、承包商、贸易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2万亿左右的资源。碧桂园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交易的数据往来等打包做成安全的供应链资产,再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卖给业主,为业主提供稳健的投资渠道。
碧桂园有300万业主、400多个城镇,他们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化的地方,需求也不尽相同。为百万业主提供个性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是碧桂园的竞争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业主交物业费、搬家、装修、请钟点工、小区购物乃至教育,都可以在碧桂园的APP上实现,这些刚需会让业主自然地对APP产生黏性。当消费金融的资产结构围绕APP形成之后,业主和业主之间就可以产生借贷,他们无需明确知道谁是资金的需求方、谁是供给方,碧桂园将在后台完成一系列操作,这样就做成了场景化的金融服务。
戴凯认为,社区金融与银行提供的服务并不冲突,二者应该是合作关系。银行的资金量庞大,拥有充足的现金,而碧桂园有实际的场景。碧桂园基于对业主的了解和积累的数据,可以为业主提供比银行流程更精简、快速的金融服务;而当碧桂园的资金不够满足业主需求的时候,也可以跟银行进行合作,把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卖给银行获得资金。
顺势而为
教育、健康养老、优品特供、社区金融……每一项服务的背后,都是业主真实的需求。戴凯说:“碧桂园做事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做顺势而为的事情。”不仅是所有业主的入口,碧桂园同时又是社会上广大供应商的入口,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碧桂园能够搭起内外需求,对行业进行整合,最终在APP上呈现出来。
当业主对装修、家居资源有需求时,碧桂园可以进行一个内部对接,并在过程中提供金融服务。“我们提供担保,银行来放款,在价值链中我们做什么事,就挣这部分钱,场景是真实的。”由于装修公司入库有一定门槛,即使业主不需要分期服务,他们也能在碧桂园提供的装修公司备选方案里进行选择,从而降低风险和成本。
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以后,碧桂园还将建立全科式社区医院,提供基本诊断、检查和疫苗等服务。作为入口,碧桂园与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当业主对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有需求时,碧桂园就可以帮助业主完成对接。
戴凯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子的建议是,围绕社会真实场景去体验,多去不同的行业感受和学习。例如在建材市场,可以了解交易模式、劳动力成本,学习金融的同学应该思考金融产品如何帮助建材市场提高效率和安全系数。
“学金融,不一定非要去银行实习,工夫在诗外,多走出去。”戴凯说。
(撰文:2016级财新班蔡泽彬,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