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组织在院MBA学生赴牛津酒庄Brightwell Vineyard考察,深入了解英国酒庄运营商业模式。酒庄负责人大家详尽介绍了英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史、多样化的葡萄种植方法、葡萄酒产业营销特征及围绕产品特征开发的酒庄商业运营模式。

英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极大程度上受到历史文化及政治的影响。1500年前,罗马人将葡萄酒引入英国,在天主教堂周围种植大量葡萄树用来酿酒。亨利八世国王即位后,将天主教改为基督教,并自任主教。随之,其命人拔掉教堂周边的葡萄树,使得当时葡萄酿造业的主力军就此消失。英国内战后,清教徒为主的议会掌握了政治领导大权,进一步禁止酒精销售,并将所有葡萄酒庄园里的葡萄树连根拔起。至此,英国葡萄酒产业彻底落败。直到70年代后期,酒庄才在英国开始复苏。


此次参观考察的酒庄建立于1991年,园内葡萄树多已有二十余年生长期。运营人讲解了葡萄的不同种植、采摘方法、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市场推广和营销模式的影响。以气候相似的新西兰酒庄为例,与英国酒庄相比,其酒庄发展历较长、规模较大,种植及酿造方法也比较多元化。其中有些酒庄采用了机械化生产和酿造技术,但由于机器采摘难以掌控葡萄的质量,使得产品趋于大众化。由此,一旦葡萄酒品种不再流行,产品数量大、缺少特点、较难流通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产生较大的产品积压风险。常规的应对方法就是将不再流行的葡萄品种移除,以新品种取而代之。


学生们踊跃提问,围绕企业运营风险管理提出问题,“由于葡萄树种植周期较长(一般需四年结果),如何有效减少培育期风险成本?”为此,庄园运营者的解答是,考虑到特定葡萄酒品种的市场保鲜期一般为5至10年,除了常规承担成本的做法外,还可以通过市场推广改变消费者的喜好。例如,广告及媒体推广是葡萄酒行业非常受用的模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行为很容易受所接收信息的影响。曾有成功的企划案就是将廉价、普通的葡萄酒重新包装,并从消费者生活的不同方面加以渗透,最终将其转化为流行产品。

围绕当下热点国际问题,学生们希望了解该酒庄主人对英国脱欧的看法。该运营者表示,脱欧是他们乐意看到的结果,因为葡萄酒在英国被征以重税,相反法国、西班牙等国的酒类税非常低,其产品出口到英国也没有额外征收附加税费,无形中造成英国葡萄酒的市场劣势地位。他同时表示,自家酒庄的产量在全英范围来讲规模并不大,年产2万瓶左右,但都非常有特色。所有的葡萄都是人工采摘,为确保口感,酿造过程也非常紧凑,因此销量很好且供不应求。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生意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考虑到英国夏天温润舒适的气候特点,以及酒庄邻近泰晤士河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酒庄运营者开始采取互相影响的多元化运营模式,融入旅游业,承办婚礼及其他派对等活动,一方面降低运营风险,推动特色旅游,增加酒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小企业迅速成长,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壮大。
葡萄酒庄的参观考察令此行学员们了解了葡萄酒的种植、酿造过程及风险,全球葡萄酒产业的基本运营模式,以及英国酒庄多元化的商业发展模式。该考察丰富了英国校区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英国中小家族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一手认知,并为我们的MBA同学在英国访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文字:梁喆;摄影:梁喆;编辑:李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