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北大汇丰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举行

2024-06-19 11:30:43


  2024年6月16至17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第八届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PHBS Workshop in Macroeconomics and Finance)举行。来自杜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圣母大学、欧洲大学研究所、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60余名资深和年轻学者共聚深圳,分享研究成果,探讨科研方法,追踪学科动态。

托马斯·萨金特

  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大汇丰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荣誉主任和高级顾问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机器学习和ChatGPT的出现为宏观经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在人类恰当的指导下,机器学习能够帮助研究者取得前沿的研究成果。

徐熠

  在主旨演讲中,杜克大学经济学教授徐熠介绍了合作论文“Adverse Selection in Carbon Offset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China”(《碳补偿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来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证据》)。文章采用清洁发展机制抵消项目与中国企业匹配的面板数据和交错双重差分法,发现企业在注册项目后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提升。为了解决预期效应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作者建立了一个企业可以选择是否投资减排项目的结构模型,并将排放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企业规模的增加)和选择效应(预期高收益的企业将投资并申请减排项目)。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是非额外的;联合国的申请和登记程序确实有助于筛除许多非额外项目。此外,作者还展望能否找到替代的注册规则,使用更丰富的信息来提高每一美元的“额外”减排。

Joseph Kaboski

  圣母大学教授Joseph Kaboski就其论文 “Outsourcing Policy and Worker Outcomes: Causal Evidence from a Mexican Ban”(《 外包政策和工人成果:来自墨西哥禁令的因果证据》)做主旨演讲,介绍了劳工政策对工资折扣的因果影响。作者采用1994年至2019年的机密墨西哥经济普查数据,并利用2013年至2023年的制造业面板调查数据及2021年国内外包禁令这一自然实验,研究了外包禁令对工资、工资折扣、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包禁令显著减少了外包现象,增加了员工工资,降低了测得的工资折扣,同时并未降低企业产出或就业。与垄断势力的存在一致,最大的公司有较大的工资折扣,且折扣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高折扣公司。研究还发现,该改革减少了资本投资并增加了市场退出的可能性。

  本次会议为期2天,还研讨了8篇论文。

张冬海、贾盾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张冬海介绍了论文 “Lumpy R&D and the Great Twins: The Great Moderation and Great Recession”。通过采用企业级数据及中期经济周期模型,研究了异质创新型企业和固定调整成本下不平稳研发投资的关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贾盾就旧思想的存续和新思想的出现、物质资本调整、创新的财富效应、宏观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的相互作用和金融摩擦的作用等话题展开讨论。

Yongseok Shin、徐思闯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Yongseok Shin介绍了合作论文“Is Software Eating the World?”。 作者以软件的兴起为切入点,研究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无形资本、劳动力占比低或下降的公司的再分配等三种要素之间的联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徐思闯就模型中软件资本的引入、生产设备与ICT设备(硬件)、软件购买与内部开发和广延边际等话题展开讨论。

谢觐、罗丹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谢觐介绍了合作论文“Nominal Rigidities,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基于经典的融入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作者探讨了具有价格粘性的企业是否会有激励进行收入错报。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罗丹指出,贝叶斯模型依赖于对承诺的强假设,使用更自然的模型来提出假设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Ernest Liu、徐玏

  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Ernest Liu介绍了合作论文“Neoclassical Growth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该研究纳入贸易和资本市场摩擦以及商品和资本的不完全替代性,探讨了一个更为一般化的跨国开放经济框架。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徐玏指出,研究需进一步讨论汇率调整会减弱还是扩大市场摩擦对收敛的影响。

Chris Edmond、Jake Zhao

  墨尔本大学教授Chris Edmond分享了论文“Local Concentration, Nation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rkups”,探讨了全国和地方市场集中度及其对市场竞争和加价的影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Jake Zhao建议模型应包含更多详细的数据,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

Alexander Monge-Naranjo、张丽晨

  欧洲大学研究所教授Alexander Monge-Naranjo介绍了论文“Alumni as Assets: Legacy Preferences, Expected Donations, and Selective Admissions in Elite Colleges”,探讨了精英大学中校友偏好和捐赠的动态模型。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张丽晨建议,模型可以进一步探讨由于校友偏好导致的人才错配的影响,以及这些偏好如何阻碍高能力的非校友学生获得精英教育的机会。

马麟、徐铭梽

  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马麟介绍了论文“Educational Migration”。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生命周期要素的一般均衡动态空间模型来分析教育资源的影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徐铭梽就个体迁移和教师资源迁移之间的不一致、不平等与福利的关系以及教育质量的衡量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刘泽豪、苏东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刘泽豪介绍了论文“Borrowing like China? A Theory of Guarantee Multipliers”。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抵押贷款和私人信息生产的模型提出政府的担保乘数,从而理解中国隐性政府担保的普遍性和发达经济体的贷款担保计划。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苏东灵就文章在政府财政容量、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等方面可能的扩展进行了讨论。

王鹏飞

  在闭幕式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大汇丰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执行主任王鹏飞教授代表主办方对萨金特教授及与会学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院近期的学术成果。他指出,今年是学院成立20周年,是一个标志着二十年奉献、创新和发展的里程碑。他希望学院科研更进一步,站在宏观经济、金融创新和教育的前沿,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部分与会者合影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会议由北大汇丰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宏观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会议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持续增强了专家学者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了解,有力推动了研究成果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