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永远跟党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生党团支部共学党史线上学习活动
2021年4月24日晚19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9级硕士3个党团支部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20级硕士2个党团支部共160多位党员、团员齐聚云端,共同开展了主题为“学史明理,永远跟党走”的线上党史学习联谊交流活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博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向杜春老师出席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党团支部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9级硕士数量金融班党团支部、金融管理2班党团支部、金融管理3班党团支部,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20级硕士刑诉1班党团支部、刑诉2班党团支部,本次学习活动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9级数量金融班硕士生党支部书记薛程友主持,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20级刑诉2班党支部书记崔赫总结。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北大汇丰商学院和法大刑事司法学院两院学子在经济学和法学专业的学科专长,本次活动的学习主题定位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由汇丰商学院的同志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讲党史,由刑事司法学院的同志从法治建设的视角讲党史。奇妙的学科碰撞、两个重要视角的交融,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走过的伟大历程,这对参会的全体党员和团员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认同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发展成绩有重要作用,提升了党员和团员的政治素养,拓宽了党员和团员的知识面。
北大和法大的党员、团员线上共同学习合影
活动伊始,向杜春老师首先作开场致辞,对党员和团员提出学习要求。向杜春老师表示,一直以来,学院党委鼓励各党团支部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开展联谊合作,多组织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思想及实践上有实际效果的党团日活动。本次学习活动是北大和法大两校两院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重要合作和交流契机,两个学科和视角的碰撞,能够让同学们从经济、法律两个角度切入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发挥的重要领导作用。向杜春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
共学党史线上学习活动内容大纲
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史学习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3班的周蕾和吴晓月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富有时代特色的道路探索,而实现工业化是我国走向富强必须完成的建设任务。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举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争取在短期内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时期的道路选择为接下来展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良好铺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神州大地,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版图,重新大放异彩。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产业转型,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会继续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总结经验,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周蕾同志总结道:“我们在社会工业化的建设过程中曾出现一定的问题,一是片面发展重工业;二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但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和方针政策,我国工业化驶入了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发展快车道。”
北大学生党员讲解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而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2班的徐浩然同志讲解了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再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十五大以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徐浩然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北大学生党员讲解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史学习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诉1班于清漪同志以“党领导下的检察制度历程回顾与展望”为主题进行党史讲解,在回顾党领导下检察制度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展望监察体制改革下检察制度的未来发展。于清漪同志首先就检察及检察制度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围绕公诉权及监督权职能要素的形成,介绍了西方检察制度起源、列宁监督法制统一理论,及二者对党领导下的检察制度建设之影响。而后,于清漪同志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清末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以来党领导下人民检察制度的建设特点。综观新中国人民检察制度的发展,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和方向指引贯穿始终,人民检察制度不仅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缩影,也与中国法治进程同呼吸共命运。
回顾人民检察制度的风雨历程,于清漪同志提出,人民检察史既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领导人民检察工作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与中国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
法大学生党员讲解党领导下的检察制度历程回顾与展望
而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诉2班薛振基同志开展了“党领导下的监察制度历程回顾与展望”专题报告。薛振基同志通过历史梳理,介绍中国共产党建立监督机制的最初尝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监察制度的发展进行总结,并阐述改革开放后监察制度的完善情况。从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设立,到2018年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监察制度改革持续探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薛振基同志强调,要完善监察制度,必须坚定反腐败政治立场;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制定反腐败斗争方略,如此才能把握规律、靶向治疗;必须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必须扎牢扎紧制度笼子,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必须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必须坚持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全面领导,有效动员组织全党全社会力量反对腐败。
薛振基同志从使命担当角度分享了心得体会。他主张,回溯监察制度,是为了认清当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握正确发展方向,以展望监察制度未来的创新发展。
法大学生党员讲解党领导下的监察制度历程回顾与展望
而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诉1班党支部书记苏志远同志对党领导的法治建设进行了总结性梳理,他指出,从新中国监察制度和检察制度的流变过程中,可以管窥法治建设在革命烽火中探索,在新中国建设发展中成长的历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任务,描绘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北大和法大的党员、团员认真听党课
活动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诉2班党支部书记崔赫同志进行了活动总结,他提出,与北大的同学们一道,依循不同的学科视角,去学习厚重而光辉的百年党史,带给了大家视角上的开拓与友谊上的增进,是一次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分享中坚定共同信仰的有实效的共建。他倡议,要在学史力行中不断涵养初心力量,做到爱国爱民、明确担当使命,做到锤炼品德、锻造内在修为,做到勇于创新、紧抓时代机遇,做到实学实干、潜心钻研学问。
本次“学史明理,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主题线上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