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翕教授做客“经济波动与增长”线上研讨会,主讲“拍卖理论”
2020-11-26 11:40:26
2020年11月20日,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第6期“经济波动与增长”线上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副系主任翁翕主讲,聚焦拍卖理论。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志伟主持。
翁翕教授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日出东方”光华研究学者。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应用微观经济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他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成果发表或即将发表于Journal of Finance,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 Journal,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两篇),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两篇),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和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等顶级学术期刊。他曾荣获“2020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2019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2019厉以宁科研奖”等多项奖项。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以表彰他们在“用于改进拍卖理论和新拍卖形式”方面做出的贡献,拍卖这一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也备受人们关注。在本次研讨会中,翁翕教授从拍卖与信息不对称,单一物品、私人价值拍卖,多物品拍卖:同步增价多轮拍卖,现实应用与案例四个方面出发,详细讲解了拍卖理论的经典文章、理论前沿和现实应用。
拍卖在什么场景下更受青睐?翁翕教授指出,相比于一口价,拍卖更适用于“独一无二”商品的交易,而正因为独一无二,所以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这种信息不对称也赋予了拍卖无可比拟的优势:价值发现、有效配置和收益最大化。
单一物品的私人价值拍卖通常有两种形式:英式增价公开拍卖和密封二价拍卖。Vickrey(1961)曾论证,在理想条件下,英式增价公开拍卖等价于密封二价拍卖,在密封二价拍卖中,竞拍者的占优策略出价(以不变应万变)等于其支付志愿。翁翕教授进一步讲到,如果拍卖的目标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也即将物品卖给支付意愿最高的买家),不需要设置起拍价,但有效配置不一定总能实现收益最大化。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ger Myerson提出了“最优拍卖”的概念,即卖家可以通过设置起拍价实现更高收益。翁翕教授表示,现有研究指出,拍卖机制能否发挥作用非常取决于参与拍卖的竞拍人数,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拍卖才能很好地同时兼顾有效配置和收益最大化目标。
以无线电频谱牌照拍卖、谷歌关键词拍卖、油田拍卖、阿里拍卖等案例,翁翕教授具体讲解了拍卖在现实中的应用,并总结到,拍卖是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拍卖机制设计和充分竞争是拍卖机制发挥作用的两大前提。此外,各地政府在拍卖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因地制宜,针对性施策。
研讨会期间,翁翕教授就线上观众提出的“如何衡量拍卖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拍卖机制设计中是否有考虑参与者共谋的可能性?如何避免?”等问题作出了详尽、耐心的解答。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王鹏飞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倡导研究者发散思维,研究拍卖理论的更多衍生领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等近百位学者、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撰文:都闻心
图片:谢凤、都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