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北大汇丰“经济波动与增长”线上研讨会举行,聚焦宏观与贸易中的网络
2020-09-15 16:58:34
2020年9月1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第4期“经济波动与增长”线上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网络在宏观与贸易研究中的应用,主题论文为“生产网络中的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ies in Production Networks)”和“国际朋友和敌人(International Friends and Enemies)”,由论文作者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Ernest Liu(刘斯原)主讲。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志伟主持。
网络中对某一个节点的冲击如何影响其他节点?网络中的对某一个节点的冲击如何影响总体表现? Ernest Liu教授首先讲述了现有模型如何量化这两个问题,也就是在现实中去描述在宏观经济中,某一个产业受到供给或需求冲击后如何影响其上下游产业和总体经济,其中最经典的是Hulten(1978)的研究。Ernest Liu教授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尚未发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优化,他们用特征值(eigenvalue)和特征向量(eigenvector)去描述网络中的一般均衡随时间调整的过程。
随后,Ernest Liu教授通过两篇论文具体讲解了网络在宏观与贸易中的应用。在“生产网络中的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ies in Production Networks)”一文中,他证实了在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中,政府对部分产业采取利好政策是符合经济逻辑的。因为当经济中各部门通过投入产出联系形成生产网络时,由市场缺陷产生的扭曲效应会通过网络中的需求联系而加重,从下游向上游传递后导致上游部门具有最大的规模扭曲,而适当的政府干预会产生积极作用。在“国际朋友和敌人(International Friends and Enemies)”一文中,他与合作者开发出了1970-2012年间来自140多个国家/地区的统计数据,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各国通过贸易网络增加了双边收入和福利状况,在成为更大的经济朋友的同时,就联合国投票和战略竞争而言,它们也成为了更大的政治同盟。
会议期间,Ernest Liu教授就线上观众提出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TFP冲击如何影响美国产业?”“如何量化体现国家之间通过国际金融相互联系起来的网络?” 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耐心的解答。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等近200位学者、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撰文:都闻心
图片:都闻心、谢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