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举办“经济波动与增长”线上研讨会

2020-06-16 16:32:10


  2020年6月1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经济波动与增长”线上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新冠疫情的宏观影响及政策应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内一流高校等150余位学者、学生参会。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志伟主持。

  在论文分享环节,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志雄率先做了论文展示,论文题为“Theory Ahead of Measurement: A Pandemic-Inflicted Phillips Curve”,合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董兵兵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金一。曾志雄指出,该论文基于标准NK-DSGE模型,利用具有不完全替代性的两种劳动类型,WAW(work at workplace)和WFH(work from home),对个体的劳动供给进行细致刻画,考察了在流行病导致的偶发约束下,个体决策及社会总产出的变动情况。论文通过模型说明,WAW冲击不同于传统的劳动供给冲击,会导致两区域菲利普斯曲线。同时,需求冲击和零利率下线可能减弱WAW冲击带来的影响。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志雄做论文展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彭俞超对该论文进行了点评。他总结了论文的模型设定、影响机制和主要结论,并给予高度评价:论文中两类型劳动供给和WAW供给偶发约束的模型设定十分精巧;得出的两区域菲利普斯曲线清晰地展现了冲击的影响途径;定量工作与实证数据相吻合。此外,彭俞超认为该论文在产业链、多产业部门和收入平等等研究领域的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彭俞超点评论文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志伟对其论文“Managing Credit Panic in Pandemic”做了分享,合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丰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王鹏飞。该论文构建了联合信贷市场和疫情动态发展且具有分析解的动态模型,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由于道德风险程度加大,较大力度的信贷扩张政策对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使信贷市场变得更为脆弱。“封锁政策(Lockdown)”使信贷市场在短期内处于“冰冻期”,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文章证明,封锁政策结合企业补贴能够有效缓解由疫情引起的经济萧条。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志伟分享论文成果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聂光宇点评了该论文。他指出,论文中的模型很好地刻画了现实中的信贷问题,而且对于现实中的防疫、恢复措施与信贷市场的协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还对论文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可以用异质性的补贴来代替均匀一致的补贴,以体现异质性效果;模型中存在多重均衡,也可以进一步对于其他均衡进行深入研究等。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聂光宇点评论文

  在“学者漫谈”环节中,学者们围绕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启示展开了讨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涧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戎就“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启示”这一议题进行分享。他们指出,本次新冠疫情凸显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在标准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加入政府这一行为主体,并考虑其偏好以及多主体间的政策溢出和协调问题,能使得理论框架更好地切合经济现实,从而实现更好的宏观经济治理效果。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岩分享观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涧坡分享宏观经济学中的政府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戎分析政府的政策目标

  随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长林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光分析了疫情下的宏观传导机制。他们表示,由于疫情冲击,居民收入下降,进行预防性储蓄后消费水平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国家必然要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是政策要靠地方政府去落地。未来,还应注意预防这些政策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逆全球化与整体通胀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长林分析疫情下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光分析疫情的宏观经济影响

  最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王鹏飞对各位学者的精彩发言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建议学者关注和交流本土的经济问题,提出在未来经济研究中要重视政府的作用。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王鹏飞总结发言

 

撰文:都闻心、北大汇丰商学院19级全体博士生

图片:都闻心、陈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