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北大汇丰海闻:民营企业需要与国企“一视同仁” 中国对外应“求大同存小异”

2020-12-17 14:30:58 信息来源:全景网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

  在本次年会上,全景·卓识与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就民营企业的发展、RCEP协定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海闻教授认为,民营企业在国内依然面对“隐性歧视”,帮助民营企业,不仅要落实政策,更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做到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而对RECP协议的签订,海闻教授认为,除了预计带来贸易的增量,更应当关注到这是世界对中国保持改革开放态度的一种认可和回应。中国在继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当“求大同、存小异”,谋求共赢。  

  人物介绍:海闻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全景·卓识 X 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 海闻

  全景·卓识:过去一年受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遭遇很多困难。未来一年,从政策和市场环境层面,如何给小微民营企业更多的帮助,让它们恢复元气?

  海闻:首先过去一年的困难,可能是各类企业都共有的,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国际经济环境、包括中美摩擦等原因造成的。但民营企业可能还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国内能不能像国有企业那样被对待,所以民营企业可能遭遇的困难更多一些。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仅要强调,而且要落实。目前据我所知,民营企业好多方面,比如要贷款,或是在金融领域,或是在业务领域,在跟国有企业竞争的时候,处于弱势地位。

  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各级政府,包括国有银行,把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能够在落实到实处。无论在业务上还是金融上,希望各级政府和银行可以不要去考虑别的因素,把民营企业当成跟国有企业同样的地位,这个非常重要。

  另一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需要另一个政策。因为他们可能比较脆弱,所以在困难时期,政府需要有一些特别的减税政策,甚至是一些补贴的政策。

  全景·卓识:民营企业过去一年也出现不少风险甚至“暴雷”的情况,应该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这种潜在风险?

  海闻:我觉得首先不能光考虑(有风险的)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其实也有风险。

  所以我认为首先要分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是因为民营企业这个(性质)的问题,还是某个具体企业的问题。更多的还是要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假如某一类企业需要帮助,那么就应当都帮助,无论它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同样如果这一类的企业出现问题,需要破产的,那么民营企业可以破产,如果是国有企业也应该能破产,政策的一致性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当然也要需要法律的监管。

  企业的诞生和死亡是一个常态,每年可能会有很多的企业产生,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出现问题。最主要的是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要逐渐地从实践当中吸取教训,制定一些措施,防范风险。包括要制定法律,针对比方说企业破产,怎么解决剩下来的问题,等等。这些东西我认为是需要逐渐学习并积累经验的。

  全景卓识:刚刚签署的RCEP协定,对过去一年相对比较困难的外贸环境是否会有所改观?

  海闻:我觉得当然会有改观。首先这是对中国的一种信任。最近几年由于中美贸易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就是大家担心中国会(走向)保守或者是封闭。中国签署加入了RCEP以后,实际上进一步证明中国是继续地改革开放,要不然这些国家不会签协议。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尤其是中国面临不光是美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怀疑抵制的状况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个信号比我们实际出口额的简单提升,我觉得更难得、更重要。

  当然这个协议的签订本身对中国的进出口都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要光想出口,实际上进口对中国来讲现在也非常重要。RCEP的签订,从制度上又进一步地保证了中国的一些产业链在将来市场上的稳定性。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整体的国际关系、甚至对中国企业将来的发展,我认为都是很有好处的。

  全景·卓识:中国在RCEP的地区内存在比较大的逆差,也就是说中国是最大的买家之一。那么这对人民币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力是否会有影响?未来是否会出现创新的货币结算机制?

  海闻:从货币结算机制(而言)完全有可能,因为这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稳定,人民币是否值得信任,(其他国家)愿意做为结算货币,技术上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最重要的还是对你这个国家的信任程度,你是否经济稳定,是否跟大家遵守同样的规则,他们是比较在乎的。

  逆差问题不能从一个地区看,我们希望是总体贸易平衡,比方说在这个地区可能是逆差多一点,别的地区可能顺差多一点,但总体是平衡的。对中国来讲,现在可能有一些逆差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全是顺差,所以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逆差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因为逆差是GDP的一个函数,当经济越发展收入水平越高,可能更愿意在全球采购,从消费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逆差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只要我们在支付能力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目前来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可能是中国经济到了一定程度的一个正常阶段。更重要的,我认为是有助于改善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措施。

  全景·卓识:RCEP协定覆盖了从东亚到大洋洲广泛的范围,区域内的国家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也存在一些区域内的摩擦,未来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争端解决机制呢?

  海闻:一个是规则,大家都要遵守一个共同的规则,那么这个规则一定要具有普遍性,大家都同意的规则。所以在规则的制定方面可以多花些时间,但是一旦制定了,我觉得中国应该带头遵守这个规则,因为我们将来是一个大国,那么就得负责任,所以说规则地遵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达成共识(的条件)

  第二个就是要求大同、存小异。我们看到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现在就要开始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我想我们国家从外交上面也在寻求这样一个基本点,找到更加适合合作和对话的局面,尽量地避免矛盾,来达到我们共同共赢的这样一个目标。

  Tips:

  “中国经济学年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起,旨在促进中国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推动中国经济教育的发展,专为国内经济学者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

  今年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也是继2007年和2014年之后,第三次来到深圳这个改革之都。

  二十年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作为创始人,一直担任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今年,海闻教授正式卸任,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接任这一职务。为感谢海闻教授20年来对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创立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年会永久设立“海闻讲座”,每年邀请重量级经济学家主讲。

  来源:全景网(2020.12.11)

  点击查看原报道

  (编辑: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