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打造创新湾区、支撑“双循环”更需扩大自主创新和机制创新
2020-11-13 09:04:23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疫情期间,科创赋能经济及生活发展,作用相对更加突出。 10月13日,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全球移动开发者大会暨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广州开幕,探求科技的温度与使命成为主论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讨论的焦点。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州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也进一步提高。特别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方面,广州市表现突出,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创新发展?与会嘉宾纷纷出言献策,率先全国打造创新体制机制,助力创新双循环驱动发展将是中国湾区的关键。支撑“双循环”更需扩大自主创新
在主论坛的全球科技大会·大湾区峰会上,多位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头部企业代表从自身所在领域出发,探讨当下及未来产业发展格局中科技创新的使命和作用。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大会上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科技的模仿,到产业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三个阶段。当前,中国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变化,进入更多以自主创新为标志的新阶段。他认为,这个阶段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在市场、产业集群、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樊纲指出,我国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并非简单的扩大内需,而是重点强调供给侧的自主创新,用更多的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底层技术的创新、应用技术的创新补上短板。因此,“双循环”中内循环的第一条就是扩大自主创新。
在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的方式方法上,樊纲认为,政府或国企的作用更多在于推动已知科技领域的模仿攻关,不太适合于“无人区”的创新创造。因此,需要更多的民营企业支撑中国的创新发展。樊纲认为,政府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普惠的创新环境,包括体制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使千百万企业家和科学家愿意冒险进入“无人区”展开创新创造。
在支持基金方面,樊纲认为,政府也应以跟投为主,由私人基金挖掘项目、评估项目,政府可以在其后跟投分担一部分风险,并提早退出,将成熟项目让给私人基金继续培育发展。此外,政府基金可支持一些需要长期持续发展的领域,让一些需要10年、20年长期投入的科技创新能够持续。
从宏观经济发展聚焦到粤港澳大湾区上,创新同样是湾区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推进提升“创新力”。以大会举办地广州为例,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创新集群百强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一科研城市”榜单中,广州全球排名从2018年第25位跃升至2020年第15位。这些指标表明,广州已成为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极。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表示,一般而言,湾区的发展会经过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而粤港澳大湾区将全球湾区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同时在一个时间发生,其中创新又跟港口、工业和服务联动在一起,所以可以说创新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了相比传统历史经验4倍以上的机会,也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
张光南认为,作为未来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城市群比起来,人均GDP、生态环境、创新氛围等更为优越,但也在科技如何转化上面临产品化、市场化、资本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为创新的湾区,就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专业服务的创新以及公共政策的创新。
他认为,这些创新是需要合作、需要国际、需要港澳和产业来共同推动的。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城市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分工和竞争,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将会非常关注公平与发展相关的权衡。
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凸显创新机遇
云计算筛选药物、机器人承担医院配送任务、远距离实现体温测量、健康码一码走天下……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帮助中国渡过公共卫生危机。
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生活带来不小影响,但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以算力、算法、大数据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的“底座”,数字经济正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加速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产业互联网等的发展。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在大会上表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总共有26个所谓的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是目前最重要的通用目的技术。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具有可在广泛的多领域使用、应用后的进步推动作用可带来大幅效率提升等特点。
许映童展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认为,未来5年人工智能将和各个产业行业相结合,而包括智慧城市、物联网以及5G的兴起,将带来数字连接的广泛存在及大量数据的产生,通过应用进一步驱动人工智能发展。他认为,未来5年由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将大量产生,将对AI算力带来500%以上的需求增长。
疫情中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作用也得到了凸显。据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徐讯在会上介绍,疫情期间许多生物医药类科技企业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他认为,“科技造福社会”不仅考验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要完成“造福”的动作也很重要,参与社会治理更考验科技公司的实践落地能力。
高峰论坛对话
在以《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为题的高峰论坛环节,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徐讯、同创伟业管理合伙人丁宝玉、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富煜亚洲总裁姒亭佑等行业领袖、资本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该论坛环节让产业、金融等不同领域代表形成共识,促使社会提倡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号召对科技活动中利益与风险、安全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等价值冲突加以合理的权衡和精细的调节。
同创伟业管理合伙人丁宝玉表示,这次的疫情本身无疑是一场灾难,但事物总有两面,疫情之后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大为加强,这种意识的增加会给整个大健康领域的从业者带来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也能给投资人增强在这个行业投资的信心。
据了解,为进一步对科技创新的未来与挑战进行展望,今年小蛮腰科技大会共设置1场主论坛、15场主题论坛、智库闭门会议、Canton Tower the Best颁奖晚宴和展示展览区。其中,15场平行论坛主题包括“连接一切的卫星互联网”、“后疫情时代的大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等,均体现了本届大会既注重前沿技术的探索与运用,也注重引导科技力量来维护公共利益的特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