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我的40年|北大汇丰EMBA2020级新生说(三)
编者按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其后40年间,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跟随式创新,再到勇立潮头的引领式创新,深圳完成了华丽转身。
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说,经济发展最本质的现象就是创新,而创新最主要依赖的就是企业家精神。深圳特区成立40年的伟大成就,靠的正是一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作为舞台上的剧中人,他们迎接变化,接受挑战,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困惑,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
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前夕,我们采访了4位特区的同龄人——北大汇丰EMBA2020级学生,他们是伴随改革开放长大的一代企业家,看看他们眼中的深圳,听听他们创业的感想。
Life Begins at Forty
对未来两年学习的期待
张永昊:
未来两年我报了很大的期望。
第一,我想把我之前的经营理念和思想,以及方法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提升。因为做企业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二,我相信在北大汇丰的学习会给我下一步做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第三,我想在系统性地学习以后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更加爱党爱国,为国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建平:
我之所以选择来北大汇丰继续深造,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上有所欠缺。看到北大汇丰的招生信息,来报名,有幸能够面试和考试上,我是怀着一个非常谦卑、兴奋的心情来读书的。
希望未来两年能够很用心地去听老师们教导,加上自己本身一些在企业的一些实践,看看有没有机会碰撞出一些火花。另外也希望可以跟这么多精英的同学一起分享、探讨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很重大的议题。
期望自己能够好好利用这两年的时间来学习,在未来能够对这片土地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华茂:
在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发现自身的一些管理经验不足,包括我们经营团队的企业管理知识储备都比较欠缺,所以我自己先来北大读书深造,后面也会定期安排公司的高管来北大汇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实操经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
丁吴军:
走出工作,走进校园,我特别快乐,希望在这里能够升级知识,拓宽视野,打开思维,提升自己的经营认知,然后回到自己的企业去结合实际情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能够提升自己企业的经营质量、速度和规模。我会珍惜这里的良师益友,包括课堂学习机会,以及第二课堂和同学们的交流机会。
采访:曹明明
视频制作:熊熊
摄像:林立昌
(编辑: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