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北大汇丰专场(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
2019-12-20 09:43:14
2019年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组织的金融专场分论坛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方楼309举行,本次分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来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肖耿教授、刘芍佳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林焰、王云裳就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部分与会学者进行了分享与交流,肖耿教授担任本场主持人。

肖耿:《Linking the Hong Kong Dollar to the SDR – An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Option 》(港币与特别提款权SDR挂钩——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选择)
肖耿教授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如何保持港币的稳定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议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压力巨大、危机四伏,但改革却没有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深陷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与货币体系的中国面临越来越有限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似乎提供了一条出路,但这项政策有其局限性,往往会加剧而不是缓解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经济金融紧张局势。
而对于香港,当前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港币汇率的稳定性。但是,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面对中美博弈的国际大环境下,港币与美元的挂钩更是不可持续的。但考虑到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仍然受到限制,与人民币挂钩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此,肖耿教授指出,将港币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挂钩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将港币与SDR挂钩,可以将港币打造成一个超主权国际货币,提升其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和中国香港的支持下,特别提款权的普及将迎来一个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压力较低的时代,为重构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并避免严重的地缘冲突,中国也将在这个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刘芍佳:《Large Banks, Economic Growth and New Business Creatio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cross 48 Nations》(大型银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48个国家的国际证据)
现有研究对金融市场上银行之间的竞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刘芍佳教授通过研究指出,当前学者们对于竞争的定义过于狭隘,竞争实际上包含了合作性竞争与非合作性竞争,它是企业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但现有研究成果中,竞争中的合作行为和非合作行为间的差异很少被人们注意到。
刘教授选取了48个经济体的6000多家银行和23个行业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大型银行在促进实体行业产出和新业务增长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刘芍佳教授认为,银行之间的非合作性质的竞争促进了增长,这表明弄清楚竞争的性质对是否接受大银行在促进实体行业的增长方面非常重要。如果大银行的高度集中是有效市场选择过程中的竞争结果,而非削弱竞争的市场力量, 这样大银行的发展不应受到政策阻扰,相反,应该接受,并保持发展大银行间的相互对立竞争,这样会更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王云裳:《Financial Deepening, Firm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 Role of State Ownership》(中国的金融深化、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国有企业的作用)
王云裳博士的研究主要针对国有制企业与非国有制企业在中国金融增长关系,她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国有企业的放贷效率低下,但受中国政府控制的银行更喜欢国有企业,而不是能够提供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项目的非国有企业。因此,她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银行向国有企业放贷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增长影响。
王云裳通过使用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更愿意在研发部门和技术投资中配置资源及分配资金,因此向国有企业放贷有助于增加社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总投入水平,最终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而非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投融资资金期限错配问题,其研发创新资金更依赖于股票市场融资而非银行贷款融资。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发展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因为获得长期债务和股权融资对此类生产性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林焰:《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Interest Rate Fluctuation and Risk Co-movement of Lending Industry in China》(中国网络借贷区域差异、利率波动与风险联动分析)
虽然我国P2P借贷业发展速度惊人,由于我国P2P行业长期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我国网贷行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尤其是2015年以来爆发P2P平台“倒闭潮”后,我国多个省份的网络借贷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风险联动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 P2P行业的风险传染与风险监管问题开始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
林焰博士运用了SVAR模型和DCC-EGARCH模型基于区域风险传染视角对我国P2P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建模分析,并选取我国P2P行业累计成交额排名前8的省市的行业收益率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与稳定期相比,风险爆发期内不同区域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均有了显著增强,大部分区域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呈现明显上升,不同区域间表现出了明显的交叉传染特性和“杠杆效应”。最后,林焰基于以上研究从风险隔离、信息传播与监管与防火墙建设三个方面为我国的网络借贷行业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撰文:林焰 摄影:曹明明 编辑: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