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汉森: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不确定性不那么“悲惨”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关注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要如何认识并应对不确定性呢?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Lars Peter Hansen (拉尔斯·彼得·汉森)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引发的定价不确定性”的主旨演讲,通过分析社会规划决策问题,研究了碳排放、气候变化与价格不确定性的关系。

  汉森教授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方面的杰出成就,与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罗伯特·希勒一同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将不确定性系统地引入经济研究中,重视不同学科间碰撞的火花。年会期间,我们与汉森教授就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不确定性及教育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展开了一场颇具启发性的对话。

  汉森教授重视跨学科研究,并在经济学、统计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地带”获得了许多乐趣。不过他指出跨学科研究并非易事,通常停留在一种较为肤浅层面。只有做好之时,新的洞见才能真正显现。

  马克·吐温曾说,“教育就是一条从自以为是的无知, 通往悲惨的不确定的道路”。对此,汉森教授强调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不确定性变得不那么“悲惨”,因为不确定性永远存在且无法逃避。他指出,教育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让人们不再肤浅的看待不确定性问题。

采访 & 内容整理:金颖琦

翻译 & 校对:金颖琦 都闻心

摄像 & 视频制作:熊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