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BS,品过才知个中滋味 ——北大汇丰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群像

2018-06-07 08:58:09


  对于毕业生而言,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求学时光,虽转瞬即逝,却回味无穷。那些记忆里柠檬味的压力与考验,都在岁月里酿成了柠檬汽水般的甘甜,回首俯拾时若气泡在玻璃瓶壁边哔啵作响。而今,带着在PHBS积淀的知识与能力,他们将前往更加广阔的未来。在此,我们采访了几位毕业生,来听听他们对于甜苦参半的北大汇丰生活的感想。
 
2015级金融硕士 王心一
 
 
  对于毕业生王心一来说,印象最深的“酸甜苦辣”来自于研一上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回忆。其中的苦,自然是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这从任课老师一句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录“you don't need to sleep”中就可见一斑。但彼时刚入学的大家对待学习都有一股单纯的拼劲儿,又给这段回忆带来了丝丝甜意。“虽然是各自的学习,但大家又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情,会一起交流不懂的问题,甚至还有经济班的‘大神’自愿来给我们做辅导。”王心一回忆道。这种团结一致的氛围是北大汇丰商学院这个集体给王心一留下的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
 
2015级企业管理 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  李婧宏
 
 
  来自2015级企业管理班的李婧宏,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谈起在北大汇丰的经历,李婧宏笑着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带有浓浓‘商界军校’烙印的军训。还记得有一年冬天,天很黑,而当时正值期末季,大家都复习到很晚。早上起来就像半夜一样,但是依旧要军训,结束之后还要继续考试和复习,相信这种经历每个小伙伴应该都会印象深刻。尽管当时觉得很辛苦,但现在回过来看,这些经历都是开心的。”
 
  回首三年时光,李婧宏非常感谢在北大汇丰的学习经历:“虽然一开始抱怨种种,比如学制时间长,有着军训的规定,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严格,但是回看的时候,自己变得更加豁达,这也是自己三年来更大的改变。”临近毕业,她想对小伙伴们说,毕业之后大家还是一家人,相互扶持,尤其是工作后有更多挑战,大家更要一起努力。 
 
2015级北京大学金融学-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双硕士  王思权
 
 
  对王思权来说,最辛苦的是秋招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去到北京,那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于我这个从南方小渔村来的孩子来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的。”偶尔的雾霾天气、出行的拥堵、较长的通勤时间,王思权都需要慢慢去习惯。他回忆道:“记得那段时间找工作的压力很大,就业行情也不是很好,时常会受挫,陷入自我否定中,但是自我否定过后又必须重新振奋调整好状态准备下一次机会。那段时间里,我晚上很晚才睡得着,早上六七点就会醒,间或还要往返深圳,坐红眼航班,总之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但是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这三年里,王思权也在这里收获到了自己专属的成就感。“对我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宏伟的事情,而是公司金融课上估值建模的presentation(展示),那门课对于新手来说边际效益很大,对于自己而言也是在那门课上掌握了一项金融领域的技能,那段时间感觉到自己完整地参与到了这样一个建模的过程里,比较有成就感。”
 
  毕业了,王思权想对师弟师妹说:“爱过,不后悔。”
 
2015级金融硕士  金晓月
 
 
  金晓月脑海中回忆起在北大汇丰商学院最辛苦的日子,应该是研一的时光。“那时候自己对于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不是很清楚,花了很多精力去讨论和探索,但对未来还是很迷茫。好在当时有好朋友和师兄师姐在身边,一起交流,我逐渐对未来的方向清晰起来。”金晓月说道。    
 
  至于在学院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金晓月认为是在研一下学期成为了汇通社的社长。“在这一年里我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和大家一起做了一套明信片,一起报道学院的各种学术研讨会,一起拍摄学院春游和秋游等活动。在这过程中,收获了老师的指点和小伙伴们的帮助,都让人印象很深刻。”毕业了,她想对师弟师妹说:“珍惜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生活,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留学生 Javier Villarreal 小龙
 
 
  来自厄瓜多尔的小龙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深深着迷,他为自己取了和功夫大师“李小龙”一样的中文名字。来到中国留学,游历这片东方土地,他也在计划着有一天能到少林寺看一看,到更多的城市走一走,了解更多中国的人情和风物,同时结识更多有趣的朋友。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两年,小龙遇到了很多挑战,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将他的适应能力和潜力挖掘到了更深的程度。虽然在数学方面遭遇了困难,但是他仍然坚持选择自己渴望接触的领域和课程,老师们也总是能及时提供充分的帮助。他说:“虽然在这里偶尔也会陷入挣扎,但是这段经历也值得怀念。”课余时间小龙坚持登山攀岩并获得大赛奖项,还曾在深圳大学城十佳歌手大赛上一展歌喉,他总是坚持积极寻找使得学习生活更平衡的方法。毕业之后,他也期待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探索,带着满满的爱和能量去发掘在中国的生活。
 
留学生 Taurai Muvunza 
 
 
  来自津巴布韦的Taurai,在北大汇丰商学院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群真心知心的朋友,回忆起两年似箭如梭的时光,或幸福或低落的瞬间,在此刻都变成值得铭记一生的印记。他感叹道:“如果还有机会,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中文,记住我更多朋友和同学们的中文名字”。在平时闲暇的时间里,或在深夜,Taurai常常会独自弹起吉他,在音乐中静静感受和思考。平日里他也会主动和学院大楼、食堂的服务人员侃两句,“他们都是好幽默的人,我们能感觉到彼此的热情和亲切!”作为一名留学生,Taurai对每一次交流、合作都感到期待和愉悦。在北大汇丰商学院这个无论从教学环境、设备、师资、课程都堪称一流的学院,他总是怀有激情去挑战更高难度,探索未知的领域。他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懂得如何心怀信念去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2016级EMBA 杨林 万珏
 
(左为万珏 右为杨林)
 
  对于刚刚结束答辩的EMBA毕业生杨林而言,毕业论文称得上一苦:“本来以为对EMBA的学生要求会比较低,但通过论文答辩发现反而特别严苛,让人又找回了全日制学生的感觉。”另一苦则来自于EMBA传统的戈壁挑战赛对于肉体的历练:“对于平时没什么锻炼基础的人挑战性挺大,如果不是那么多同学拉着一起走,我可能都坚持不到最后。”
 
  而另一位EMBA毕业生万珏回忆起在学院的经历,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国游学的半个月时光,和教授的交流学习让他受益匪浅,课后和同学一同讨论锻炼更让他感触颇多。对于杨林而言,最甜的滋味同样来自于集体:“最开心的事就是选择了北大汇丰商学院,和同学在一起都特别单纯,也能看到不同的行业百态。希望15班的兄弟姐妹们一直保持这样的浓情蜜意,长长久久。”
 
2016级MBA  刘戈
 
 
  来自2016级MBA班的刘戈对北大汇丰商学院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认为自己加入北大汇丰是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收获了知识和友谊,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采访当天正是2016级MBA答辩的日子里,身着西装的刘戈神采奕奕,他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天是我毕业答辩的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尽管两年的学习时光短暂,但是这两年的时光为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刘戈而言,毕业答辩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学院的推荐下,他即将远渡重洋,就读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分校杰克林商学院金融学硕士项目。刘戈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状态,以北大汇丰毕业生的身份开启新的学习旅程。
 
  “祝愿各位老师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也希望同学们在新的日子里保持良好状态,以北大汇丰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也祝愿北大汇丰越来越好!”这是刘戈对北大汇丰最美好的祝福。 
 
2015级在职企业管理班 谢斌鸿 
 
 
  北大汇丰商学院的这场毕业盛典,少不了在职企业管理硕士的身影,谢斌鸿便是其中的一员。从2015年入学到2018年毕业,这位佳兆业集团的高管连连感叹时间的飞逝。作为2015级在职企管班的班长,谢斌鸿在北大汇丰的这三年时光里,有过困难,更多的是收获与成就。
 
  谢斌鸿说,作为一名在职学生,最难的是在家庭、工作和学习之间寻找平衡。谢斌鸿的孩子现在6岁,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而作为一名公司高管,工作内容系统、繁杂,时间本就紧张,进入北大汇丰商学院之后,周末或者晚上还要上课,一个月至少2次,左支右绌之间,一年半的时光倏忽而过。在这段时间里,谢斌鸿不仅没有耽误工作,还为孩子、家人、朋友树立了勤奋、爱岗、护家的好榜样,殊为难得。
 
  尽管有焦头烂额的日子,但在谢斌鸿的回忆里,北大汇丰给予他的收获远远超过了入学之初的预期。作为班长,谢斌鸿在他任职期间,尽力将班里同学凝聚在一起,融入北大汇丰这个大家庭。为此,他与班委一起策划组织了“梦回1898”主题开学晚会、“青春2016”惠东巽寮湾主题班会活动、四季酒店“未来已来”毕业晚会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班里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班里70多名同学,跨越了70、80和90三个年龄段,谢斌鸿认为在跟同学的交流中,可以让自己以更加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收获的是更加宽容的心态。此外,谢斌鸿表示,他最大的收获还是在学术上,为此,他要感谢导师任颋教授给予他的诸多帮助和悉心指导。谢斌鸿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全面系统训练,在北大汇丰的这三年里,北大优质的师资和严格的学术训练,让自己受益终身。
 
  6月,即将顺利毕业的谢斌鸿,对校园有着别样的眷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是贯穿终身的,下一步如果有可能我还会继续深造。”提起对北大汇丰的祝福,谢斌鸿深情地说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真诚祝愿北大汇丰这个中国‘商界军校’,成长为世界级商学院,培养出一代代商界领军人才,为祖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更卓越的力量。”
 
  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军训、课业、论文、海外交流、学术培养与综合能力并重。这里的人们保持着紧凑的步伐,迎接着一个接一个挑战。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两年或三年也给了他们奔跑过程中的从容,在全速前进的同时不忘回首与思考。愿这段时光能成为所有北大汇丰毕业生心中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
 
  站在未来,回首过往,不枉,亦不忘。
 
  (撰稿:陈雪 林瑞福 景彤 凌杉杉 汪新博 马斯琴  编辑:马斯琴 绳晓春)